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9英国《金融时报》年度国际高峰论坛 > 正文
陈十游:因为我是做实际投资的,所以有一些看法可能跟倪先生不太一样。我们中金是做直接投资的,这个牌照也是很奇怪,你可以用自己的钱投资,就是我投自己的钱还需要一个牌照。我们从2007年开始做投资,大家知道2007年市场特别火爆,所以我们去了以后,很多公司说上市以后我肯定是100倍的PE,所以你投个20倍、30倍你还嫌贵了?那个时候很多项目看了以后不敢投。但是在我们投了以后,海外的美元资金,尤其是一些成本比较低的对冲基金,抢得很快,因为他们的回报要求比较低。我们做股权投资基金的,一般都要求在回报率在20%以上的,但是他们十几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每次都说为什么这么差的条款还有人抢着做?到了2008年,前面也是一样的阶段,但是到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好的时机到了,我们去找企业,这个时候也很困难,因为大家做PE投资的人知道,一般是按照市场交易价格,打一个折然后再下来,最后我们跟企业的老板说,你看市场交易价格已经在翻倍的PE了,你还要我的10倍、15倍太过分了,要打个折。公司老板一般不看市场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多少钱,你突然觉得公司不值这么多钱了,所以不合适了,所以很多老板也不愿意做。所以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出现以后,项目也很难做。
到了今天创业板开闸了,这一开闸,定价都定在五六十倍的PE,一开始都上了一百倍,其实很多公司之前我们都看过,觉得好像有点太不稳定了,风险太高,所以没敢投。按照一上市火爆,这个时候你再找企业老板谈,“你看,100倍了吧”,我们一般都说30倍、50倍都有,现在价格又高起来了。2008年之前80%是外资基金,2008年是65%的,现在都做红筹了,所以很多资金出不去了,所以就在国内融资、国内上市,所以很多人愿意要人民币基金了。还有创业板,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我们这么小的企业,很难在国内上市,一个是条件要求比较高,三年一亿的规模,排队排得很长。现在创业板开出,排队时间也不用很长,也有利于国内做。这其实有利于人民币基金的发展,缺失的是中国没有一个正常的LP投资人的市场,中国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社保基金,这是比较熟悉什么样的10年的投资期限,做正常的LP的要求。其他像保险公司,还不允许做LP,现在保监会在期报规定,但是结果很有可能就是说让所有的保险公司自己做GP,而不是LP,保险公司说投资没有多难,我的投资肯定比你投得还好,我自己的钱自己玩了。另外国有企业,也有国资委的障碍,也不能给很多的钱出来。民营企业,投机性会比较强一点,可能说投两年、一年,甚至三年,最多五年就得把钱赚回来,你要说有个基金七年、十年就太长了,虽然投点什么钱就能赚回来了。所以目前中国做PE还是起步阶段,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Davin A. Mackenzie:谢谢陈总。再来是新浪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先生,刚才曹总上台之前跟我说,他觉得在圆桌讨论上不合适,因为其他的都是搞金融投资的,但我觉得恰恰不是,新浪在我们中国做了很多年,我觉得没有一家公司能比新浪能够说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从四通最早的来源,到90年代末外国创投,也是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还有这么多年来一直各种各样的兼并工作,从民营经济的发展,从金融渠道的发展,怎么样从创投到收益者的变化,我觉得非常合适,所以今天想听听曹总,比如说十年跟现在作为企业家,您对市场怎么看?
曹国伟:没想到一个“老外”对我们新浪历史了解的那么清楚,的确有一件事非常认同,新浪的发展可能是中国民营企业,包括吸收海外的VC,怎么样在海外上市,以及怎么样利用资金在中国发展业务和市场,我觉得我们可能经历了所有的一切一切。新浪大家可能知道,可能是中国第一家接受外国VC的投资企业,在中关村,1996年获得华东(谐音)第一笔上市的投资,我们已经经过了三轮的融资。我们新浪上市之前手上已经有一亿美金的现金,其实不上市的话,也是可以发展很好的一个公司。但是因为这样一种资本的运作,早期我们有很多的教训和经验。
刚才Davin A. Mackenzie先生问我十年的变化在哪里,我觉得十年变化,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巨大的反差,就是当年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本人就是在上市之前加入新浪参与上市操作的,我感同身受,为什么呢?我从来没有上市等待八个月的时间,提交了八个版本的文件才上市成功的。这八个月在干什么呢?就是在不断地修改上市的法律结构的问题。
所以了解行业,了解互联网都知道,有一个“新浪模式”,就是我们上市的时候创造的一个模式,就是说当时的互联网实际上外资不能投资的,外资不能投资的公司,事实上我们已经获得了外资投资。你怎么样能够让它合法、合理的能够让境内的业务跟资产到美国上市,这是当时一个非常大的法律难点。但是我们经过跟政府各个部门的沟通,包括我们很多的律师,包括中金公司,我想起中金是我们上市时候的一个承销商,实际我们今天的结构跟中金公司的努力是有关系的,包括很多跟政府部门的沟通,我们共同想出一个,后来每个人都在用的,我相信后来不管是VC投资也好,PE投资也好,还是上市公司也好,所有的有点愿望想境外上市的,用的都是“新浪模式”。所谓“新浪模式”就是让我们外资比较难进入的领域,能够上市和退市。十年间,我们更多是反向思考,我们将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很互联网公司,怎么样创造一个模式在中国上市,是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在座很多人都听说过,特别是今年,证监会、上证所很多人都在谈,怎么样让在境外上市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已经在境外上市,能够回到我们的A股上市,能够回到深交所创业板等等。这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从技术上如何回来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探索了很多年,从我们自身发展角度来说,我们作为中国发展、中国经营,我们的用户、客户都是本地的中国客户、中国用户,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在中国上市和交易,这样能够跟股民融为一体,我想这对我们的品牌和业务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步。但事实上难度非常高,我们最近几个月也经常收到有关部门的咨询,就是问我这样一个可能性跟发展模式怎么样,但是难度非常高,因为实际上我们当年发展这样一个“新浪模式”,反过来会成为我们回来的一个障碍。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设计这个模式的话,我们可能回来的还容易一点,非常简单,只要看看这个公司资质或不好,是不是合法经营,有没有很大的知名度等等。但反过来,今天就变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可能十年以后,我们要创立一个新的“新浪模式”,能够让很多跟我们有类似情况的企业,能够顺利地回到A股上市。我相信这一步一定可以跨出来,但是可能需要很多的运作,很多的探讨,也需要创意,在这个过程当中去体现。
除了上市以外,我觉得可能新浪在过去的十年里面,也是经历了很多很多,包括业务上,包括资本操作上,包括股权方面,也是经历过很多很多曲曲折折的公司,我们买过很多公司,我们也做过很多这方面的兼并收购,我们在资本市场可能比任何一家公司都经历过曲曲折折的事件。因为新浪跟所有的我们今天比较熟悉的,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从上市那天起,我们的股权就非常分散,这可能是新浪特有的股权架构。我们在之前融三次资以后,更重要的是在融资过程中,在上市之前,我们经历了很大的合并,是四通和美国华元(谐音)的合并,它产生的又是重大的股权稀释,这样一个交易。所以我们在上市之前,实际上最大的股东就是百分之十一、十三,就是VC,上市之后他们会慢慢退出。所以新浪一直比较分散的股权,其实在美国比较成熟的市场,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相信在中国,可能它是在上市公司里面比较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一点唯一性的公司。分散股权也好,股权集中也好,都有利弊,关键股权分散本身不是问题,而是股权分散跟治理结构不一样,集中的股权激励结构又是不一样。但我相信中国现阶段的文化,商业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市场这样的关系以及人们对问题的认识,都没有达到这样的阶段,你可以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机制去运作分散股权的结构。所以这也是解释我们过去有很多很多的曲折,所以我们在股权市场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大家比较熟悉的是2005年盛大网络在市场上突然买了20%的股票,我们把他们挡在了外面,这可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案例。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可能每年都在花很长时间应对暗的、明的股权方面的事件。事实上,我们的股权结构是非常牢固的,我们整个的从股权上来说,我们的防伪措施几乎是密不透风的。任何人不通过正常的谈判渠道,都不会达到股权控制的目的。可能是大家对这种东西的游戏规则不太熟悉,可能有些人对中国的市场不太了解,但是对美国,尤其是像新浪,在美国注册上市,在中国经营,法律结构非常复杂,没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可以一个人搞定,一定是找三家这方面的律师事务所去搞清楚。我相信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种情况,所以做了前赴后继的努力,所以到最后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