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度中国高峰论坛对话下午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6:18  青岛新闻网

  王昀:我觉得开始有这个意识,我于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客户上了我们公司通讯的平台,可以说支持远程办公,办公室之间很方面的沟通,但是人还是有这个习惯,如果没有企业给员工压力,他该出差还是会出差。最后这家企业上了这个系统,所以所有出差费用要降到30%,有了这个系统,人也会慢慢习惯,用这个东西真的很方便,就会养成这个习惯,我应该减少,怎么用新的技术,我觉得会有过程,就像你所说的,现在因为有国家的倡导,就算每个人都会有这方面的一些意识。

  李斌:王总刚才总结地非常好,一个企业比如说发挥了很大的努力,然后研发出一个很新的技术,这个技术你用了之后,刚才我举这个例子,在成本上已经取得了竞争优势,不用政府资助。但也有一种情况,企业花了很多钱研发这个技术,这个技术正好处在门槛上,就是说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全部让企业承担研发费用,又不足以使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外企,就没有资格,因为中国政府要求CDR项目至少50%是中方持有的。我很高兴的是跟黄先生在合作,拜耳作为第一批参与者,叫做“中国企业志愿二氧化碳减排联合行动”,这样会有一个好处,就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说你志愿做对社会、对环保,对气候变化有意义的企业,能够从财政上,或者从金融上获得相应的回报。我觉得这目前来讲还是一个问题,但正在往好的方向在变化。谢谢。

  加藤嘉一:谢谢,大环境是有利于推动这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这是大家所能够达到的共识。接下来我想进入Q&A的时间,在座观众嘉宾有什么问题?

  提问1:我是青岛一个公司的经理,我们生产绿色材料,“从绿到金”,我想指出这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它也是很多其他污染物的问题,这些在中国主要城市,这些污染物正在造成很多疾病的产生,就是在就业人口当中。那就意味着数百万、数千万的工作日正在丧失,但其他的情况,人们由于缺乏医疗保险,在中国人们正在做储蓄,如果污染减少的话,我肯定将会有更高比例的收入,用在消费上。所以我的问题是,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这方面,也就是“从绿到金”也有污染这方面的情况?

  James Mahoney:您说的问题非常好,环境不仅仅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有污水、电厂排的废渣等等。这个如何改善呢?通过政策,通过投资,还可以通过技术的开发,比如说污染土壤的企业,或者不仅仅是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物的企业。事实上我们主要谈能源,谈能源或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有这么大的一个消耗能源的办法,就是任何企业,如果你能减少,更加节能,效率更高的话,比如使原材料更加高效率,成本能够减少,而且我们的过程也会产生更少的排放,投入更少的话,比如说有更好的水处理设备,我们的锅炉,就增加了一些,如果增加了一些排烟尘的设备,所以这个时候效益就会产生,二氧化硫等等就会减少。

  比如说我们有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循环利用50%的水在一个建筑里产生的水,它的成本尽量减少,把水推进到下一个阶段的能耗。所以这样就意味着废水就会减少,电耗也会减少,也就是说排放会减少。所以我建议还有其他领域开发节能技术,优化过程,使他们在市场上能够找到份额,这是一个全面的建议。

  黄杰夫:我简单说,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大的,在美国有一个项目,碳交易是用市场体系来减少酸的排放,中国政府就是环保总局,他们正在和美国的环保署有很多年的合作,他们想采用一些新的体系,来帮助中国减少酸在空气中的排放。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我说,在氮排放方面,我是一个环境专家,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些杠杆的措施,减少氮的排放,还有硫的排放,这样可以达到成本效益的方法。

  提问2:我是清华大学的崔之元,现在要建立碳交易的一级市场,就是额度本身要进行市场拍卖,我的问题是,您也参加天津的交易,有没有可能在碳交易的一级市场,就是带拍卖上建立机制?

  黄杰夫:理论上讲,碳交易指标既可以拍卖,也可以在美国东北部有一个强制的州政府的碳交易市场。到现在已经拿回3亿—4亿美金,拿这些钱政府去投资清洁能源项目。当时在美国硫的交易也是通过拍卖,在欧美基本上是一个指标免费发放给电力企业。所以从纯理论角度来讲,可能这样有偿和无偿的一级市场的运作,各有利弊。我本人认为,这本身是政策问题,我是不是要把这个钱拿回来,拿回来怎么来做二次分配的问题,从市场交易,一些交易的理论,在交易理论上,发展起来。让我们理解用哪一种交易方式。天津是从成立以后,天津市配合环境部和环保总局,有一个试点的批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在进行不同的分配方式的探索和尝试。所以现在已经把相关的文件报过国家部委,一旦部委有正式的说法,我们会对外有公开的发布,究竟在我们这个交易平台上,最终是采取什么样的控制。谢谢。

  加藤嘉一:谢谢两位的互动。下一位。

  提问3:非常感谢,我想问一下主持人一个问题,您是来自日本的,日本是环保做得非常好的国家,想请主持人介绍一下日本的经验和做法。另外,您认为中国和日本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作为日本这样一个先进国家,在向中国转让相关技术方面,您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也从拜耳公司和Baryon公司,能不能支持这一发展?

  加藤嘉一:作为主持人简单说几句,日本提出25%,产业界受不了,中美不可能这样,为什么只有日本这样做呢?今天在日本环保也好,包括在这个问题上,跟中国和美国的合作上是有一种困境的,就是内政和外交的矛盾。包括今天日本的古都京都,要制定2013年以后的合作框架,这是日本必须的承诺。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现在也大量使用税金去购买碳的排放交易。所以我觉得日本政府首先如何解决国内的矛盾,然后再谈怎么和国际合作,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李斌:我从拜耳的角度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两个方面,首先从企业角度,拜耳是全球化公司,在上海有200亿的投资,首先第一点从企业层面,上海这个项目刚才我说的新的电解技术,这个技术刚刚研发出来,在美国都没有。至少在企业内部,我们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用在中国。有一些企业可能把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这一点至少不是拜耳做的。另外一个层次,愿不愿意把技术转让到企业外面去,或者是竞争对手,或者是同行。这是由来以久的问题,相信在座各位都了解。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这些技术,比如说减排的技术,或者二氧化碳的减排技术也好,包括技术转让也好,为什么会成为哥本哈根会议上一个焦点?很大一个问题,比如说拜耳研发的这个技术,如果免费转让给同行,它的成本谁来承担?毕竟是国有企业,必须对股东负责,如果把这个技术无偿转让,肯定股东不干的。

  第二,让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买这个,或者相当于有偿转让,发展中国家会讲,我们在这方面,你们原来排放这么多,你们有权力,我们现在也有权力,我们可以用更便宜的技术,我也可以排放。关键还是资金到底是由谁来承担,包括现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谈判也是这个问题。企业研发出的技术,无偿转让的话,对它自己来讲是承担不起的。

  张长东:我简单说两点,这个方面我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从中国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自信一点。技术转让是一个双刃剑,虽然转让给你技术了,但是也弱化了你的创新能力。我觉得中国人并不笨,现在互联网时代,大家了解新技术非常方便,我们说的合作就是这样。实际在我们这个系统中是合作开发,并不是谁的技术。像燃气轮机技术几大公司都有,但是燃烧煤的技术我们有,所以中国企业不能光被动等着,也要主动开发新技术。

  加藤嘉一:谢谢各位。每位10秒钟的时间,中国企业也好,中国政府也好,“从绿到金”,关键何在?

  黄杰夫:我觉得应该是“从灰到绿”,这个过程产生金,更多的节能减排项目的落成,实际的开工,实际的减排效果尽快达成,谢谢大家。

  李斌:我非常同意,清洁生产也好,清洁技术也好,是未来非常非常大的机遇。从这一点讲,如果在其他方面,有可能中国比世界落后一点,但是在清洁技术上,大家相对比较均一的水平上。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讲,提升研发技术。

  王昀: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坚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