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9英国《金融时报》年度国际高峰论坛 > 正文
张瑞敏:其实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而且直到今天,直到此时此刻,我们仍然在这儿探讨,到底怎么样更好一些?我们曾经想在走出去之后,曾经想通过并购快速地让我们成为一个世界名牌,我们曾经参与过国际上一些比较大的,像美国的美泰克是一个比较大家电公司,我们参与过它的并购,后来也参与过其他的一些并购。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恐怕不行。因为不仅是中国企业,就是亚洲企业,如果是并购一个欧美企业,可能文化的融合,至少目前还是很难跨多的一道坎儿。我们曾经把三洋的冰箱这块并购过来,并购之后就发现,在文化融合上,这还是亚洲公司,比起欧美公司要容易地多,我觉得其中就有很多的问题。比方说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这个三洋冰箱公司,它的设计力量很强,这个设计团队曾经设计了一款产品,在全球都可以销售的,我就提议对这个设计小组一份儿特殊的奖金。在中国觉得这个很顺理成章的一件事,天经地义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小组拒绝要这笔奖金。他说“这个上级让我们几个人来干这件事,我们干成了,如果让另外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来干这个事,他们也会干成的,能不能干成不是我们的能力,是因为上级来让我们干的,如果有奖金的话,大家平分”,这就体现了日本的文化,和欧美和中国文化完全不一样,在这一点,如果并购的话,可能并购很简单,钱不是问题,但是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希望在互联网时代,因为你并购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资源,并不能要生产的资源,产品的资源,是要人力资源,在互联网时代,我觉得不一定通过并购,也可以做到这些。
比如说现在我们在中国,在销售网络方面做得比较好,现在有一些外国品牌,比如说美国GE,就把它在中国家电销售权力全部交给我们,由我们在中国网络销售,他们如果在中国建立这么一个网络可能相对比较困难。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时代,其实是一种互换资源的过程。所以如果你有很多的资源,你可以通过用这些资源去交换另外你所缺少的资源,完全可以最后创造出你的品牌。不一定完全是通过并购,当然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去整合、融合人家这个文化的话,那并购是非常好的。
提问2:谈到全球化的问题,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从海尔、TCL再到联想,都是全球化,我自己看起来,好像这些企业的全球化都是有一个规律,都是先从兼并当地过剩的生产能力,获得准入的身份,再获得当地的技术,再在当地寻求营销。当需要建设品牌的时候,大家好像豁然发现,全球化是一个陷阱,还没有成功就已经折旗而归了。
我们企业家都希望不能背着空袋子卖米,不能打没有把握之仗,能不能倒过来,先做品牌,再营销,再在当地生产。
John L Holden:我们就一个问题,一个人。
提问2:我们说是不是在美国做到当地化,在欧洲就是做到欧洲化?谢谢。
李为冲:我觉得您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我刚才提到华为很成功,刚刚宣布在全球的通讯设备领域现在已经做到第二位了,而且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其他的所有国外的跨国电信设备厂家,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而华为还是以非常高的速度,我不知道今年的速度多少,估计是在30%—40%。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企业最核心的是两个部分,我认为一个是研发,研发部门解决了产品是不是能够达到国内或者国际的一流水平,能够提供消费者所满意的功能;另外一个就是营销,营销我觉得最关键的营销是解决了客户的体验,使得客户在同样的产品上,它可以付出一个意见,增加的部分。华为我觉得它的全球化目前已经解决了第一部分的问题,它的营销能力,已经可以制造出全球最先进的通讯设备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华为在处理它的产品品牌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为什么呢?就是它的营销到目前为止,还偏重于价格。就是在同样的水平下,他要比人家的价格来得低,才能够得到这个市场。这就是需要它在今后怎么样树立自己的品牌,使得它的产品在跟人家同样的价格上获得好的体验,获得溢价,这不单单是华为的挑战,我想国内很多公司都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在竞争当中,过度地使用了价格优势。假如过度使用价格优势,在第一场上大家听到很多辩论,我们劳动者的收入就提不上去,我们国家的消费水平也是扩大不了的。
John L Holden:这儿有一个问题。
提问3:大家好,我是奥普来(谐音)公司的,我想问张首席一个问题,实际海尔走向国际化是很早的事情,海尔是最早在美国建厂,我在日本也见到海尔的广告牌,但是海尔相对于TCL和联想来说,走得非常非常谨慎。您刚才说我从缝隙市场进入,但是这样塑造品牌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需要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努力,与此同时,有一条捷径,就是刚才这位女士说的,收购国际化的品牌,海尔做过试水,但是效果不好,TCL和联想都遇到困难,您刚才讲会遇到文化上的冲突,但文化上的冲突可以改变的,海尔可以改变自己的文化,让自己的文化更加开放,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接受海尔的文化,这是非常快的一条路,不知道这条路可不可行。同时我注意到媒体上,您对海尔又做了改变,生产和营销的脱节,您这样的一个计划,是不是对下一步全球化做的准备?谢谢。
张瑞敏:当然这个话题,如果接着刚才那个话题说的话就不是简单并购不并购的问题,我觉得现在不应该再说我要做全球化,要么就是并购,要么就是自己做,就这两条路。现在应该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的机遇,也就是说我利用网络,我们内部叫做虚实网的融合,虚网就在互联网上,实网就是我的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把这两个网有效地结合起来。
比方说在美国,第一位的白色家电生产商是惠而浦,但是在新兴时代,利用互联网比起新兴公司还有差距,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现在这个时候,就脱离开,把思维脱离开要么并购、要么自己干,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做大这个品牌。我觉得我们在国内已经开始这么样做了,而且效果很好,在海外我们已经尝试在一些国家和城市,也是利用互联网来这样做,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就像刚才有一位女士提的问题,你可不可以先做品牌呢?我觉得现在互联网恰恰可以带来这个机遇,就是轻公司。我没有任何资产,我可以就是一个品牌,其他所有资源,生产资源,甚至研发资源都可以整合过来。在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这种轻公司了。
国际上也是一样,像亚马逊,才几年的时间,马上成为国际上巨大的公司,如果没有互联网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新的时代,我们把品牌定位向三个方面发展,第一个是品牌的时代性,就是互联网时代,第二是国际性,第三是品牌的超值性,应该超出用的价值。通过这三项,重新打造对品牌的定义。
John L Holden:谢谢张总,时间到了,因为题目太大了,我没有办法总结。中国最近到澳大利亚,或其他国家买石油、买矿遇到问题,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这个是中国公司都出去全球化的新挑战。我想我们开吃饭了,我也不再讲了。我自己的胃开始有点闹了,要吃饭了。我想问问大家,为我们四位嘉宾丁杰和刘允、李为冲、张瑞敏董事长,为他们的贡献鼓掌,谢谢!
[主持人]:肚子虽然响了,但是我们的掌声更加热烈。非常感谢John非常生动的主持,也非常感谢到场嘉宾非常真诚的表达和各位分享了经验和想法。大家肯定对表达印象深刻,其中有一句话很清楚,很多人在讲钱不是最根本的问题,实际最根本的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是软实力的问题,是如何在一种新的全球化,也就是互联网时代,把握自己的机会,把握自己如何走向世界的方式。
所以非常感谢我们这些嘉宾的真诚表达,再次感谢John的优秀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