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产图存:寻求良性博弈之道”文字实录(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 11:20  新浪财经


  这个意思说,靠政府的良好愿望是解决不了的,现在老百姓的一个盼望,就说政府能够把我们所有的住房问题解决掉,这个时候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一个背后的现象就开始出现了去市场化,商品房处境非常困难了。

  戴亦一:

  最近有一个网上的言论,认为中国是不是要走新加坡模式,因为新加坡模式,每一个新加坡公民都能拥有一个政府非常廉价的住宅,120平米左右,你要想住大到市场上去,这个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包括30、70的说法,是70%的住房由政府来解决,30%由房地产来解决。这个模式,您认为是不是有些问题?

  黄怒波:

  这有一个背景,这些措施不是市场规律后的一个东西,是政府为了满足现在的拉动经济的政策,应急推出来的,你看推了90平米的房子,现在挤压的最多,这些措施是一系列的不完善。陈先生讲的观点我很同意,我们的地产业很幼稚,反过来说我们政府管理地产业的经验也非常浅薄和简单,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政府下一步干什么,9千亿是怎么花,明天会不会再推出一个政策来,对这个行业是致命的,因为这个行业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律支撑。

  当然还有一个观点,这个行业出现的情况,去市场化之后,还有一个去民营化,因为现在中国政府目前一拿4万个亿,这个钱绝不会让民营企业来用,下一步民营企业,会有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过渡期,我认为在这五年之内,在这个条件下生存起来确实非常非常困难,我想可能的一个出路,一个地产企业的小型化,很难做到前年想象的全国化,甚至国际化,这个是比较难的。

  对未来的趋势判断,这五年之内我不是很看好,因为这次经济下滑的这么快,不是简单的国际的背景,就是前段惩罚性的措施调过头了带来很大的后果,把调控控制住是中国政府最容易做到的,但是要把它拉起来,正好赶上金融危机,所以,这五年内这个行业整个的形势还不是很看好。

  戴亦一:

  您五年都不看好。于总来谈谈。

  于焱志:

  谈的主题一直说政府、开发商以及公众三者之间的博弈,既然说到博弈不可避免谈到政府的需求,过去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多针对开发商,实际上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整个市场的构成,是有三种:第一种是普通公众的自住房,商品房的更新换代的需求。买来之后,我用来解决自己住宅问题的,这类需求一个特点,它是滞后于市场的,在市场整个经济周期高峰的时候,它对经济需求所牵引,往往是跟风的,往往房价起来以后,属于被提前释放的,在低谷的时候,相当于一种囚徒的困境,这样无形给市场构成一个压力,政策调控的关键点针对这部分需求,应该是提前释放,有利于市场的走稳。

  第二种是住宅的资本需求所决定的。买了住房之后有保值的需求。我们可以看看,像92年上海房价的上涨,每一次房价上涨背后,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金融资本是现行注入的,针对这部分需求来讲,应该是区别对待的,它不同于传统的住房硬性的,必须的需求,它是有它的资本属性。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