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中国金融学年会实录(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5日 12:34  新浪财经

  比如说我们还可以从信用违约互换里面读出一些信息,它其实违约保险,叫CDS是为了逃避保险监管,从CDS的Spread中可以估计出风险中性违约概率,债券收益率减去CDS Spread就等于隐含的无风险利率。这是从中读出的违约概率的信息。CDS指数中还可以算出隐含的违约相关系数,这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指标。

  所以这就是从五大市场里面,我们可以读出很多很多方面的信息。现在不同信息的要进行对比,时间关系我仅仅举一点例子,比如说风险中性违约概率,它可以从债券价格,股票价格,CDS,资产互换等都可以评估出风险中性违约概率,哪个更准确?另外一个,从国债价格里面,从回购市场里面,利率互换里面,从期货和现货价格差距里面,从债券收益率与CDS Spread之差都隐含着无风险利率的信息,哪个更可靠?

  另外比如说研究市场流动性非常复杂,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市场才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如市场流动性状况。读了这些信息以后我想提出一些思考,第一个,市场虽然也会发生错误,但是市场在不断发生错误中逐渐走向成熟,所以市场是最好的试验场。第二个,市场越完全,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就越丰富,第三个,金融创新是市场走向完全的决定因素,四,融资融券是提高市场效率的关键因素,五,完善的金融市场和丰富的金融工具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最好武器。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这些方面,权证市场的信息含量,外汇远期的信息含量,互换市场的信息含量,模拟股指期货的信息含量,利率风险价格,汇率风险价格和波动率风险价格。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访问我的网站,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能够加强各方面的研究,谢谢。

  (鼓掌)

  张强:下面有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给大家做关于信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的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鼓掌)

  刘锡良:各位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短的说几个方面,供大家分享。

  主要想讲三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对信用发展动因的一个功能观解释,第二是信用演化历史与规律解释,第三是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

  从信用活动的萌芽应当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联系,商品交换的出现以分工和私有制为前提,因此他们也可以看作是信用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分工所导致的信用需求演化是持续的,一方面,分工程度提供,生产力发展,可支配资源总量增加,人们需要层次提升,信用需求升级,但是另一个方面,分工程度提高,可支配资源的不均匀分布加剧,资源的经济用途增加,信用活动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有效的产权制度提供了普适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从供给方面推动了信用产生和发展,这也是研究我国信用问题时往往难以回避产权制度的原因。资源稀缺、信息不完备两大基本约束对信用的类型、具体形式、主体和契约关系等有深刻影响,从而影响了信用活动沿多个维度演化的格局。这是简单的跟大家讲的第一点。

  另外一点,信用演化历史与规律的解释,大体上我简单看有这样五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信用类型的一种演化。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并不活跃,信用与生产没有直接的联系,高利贷与互助信用必然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信用与商品生产,交换密切相关,合作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独占鳌头,现代市场经济下,信用出现了脱离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趋势,银行信用与证券信用异军突起,在信用类型的演化中,商业信用为未来其他信用类型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