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汪中求:中国企业绝大多数没资格做多元化(图)(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18:48 新浪财经

  

汪中求:中国企业绝大多数没资格做多元化(图)(7)

  2008年5月11日-12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和《东方财经》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顺利召开。图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中求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胡亚东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具体讲讲什么叫相对优势,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企业的减法策略。尽可能使自己集中、集中、再集中。第一,我们要秉承专业主义的思路,我在这里没有思想讲,给他们推荐一本书,《大前沿专业主义》。第二,考虑投资与回报,投资相对来说越分散一般来说回报率低,而且速度慢。因为只有集中在相对专业的领域,回报率才是有把握的。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这个世界就没有新的东西可以做,但你要想到,一个新的东西出现,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而这种抓得住的人一定是跟新出现的领域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大多数如此。昨天有位嘉宾能把牛肉干和网络结合起来,这是少数的天才,而不是企业普遍的趋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的。

  我们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实业主义者,相对的一个民族的企业家,我们更多人能走得通的办法还是在过去已有的基础上,如何创造自己的竞争力和优势。在做减法的过程中,如何减少感性的东西,尽可能用理性的方式来理解,不要听人家一说就干,不要听人家描绘是好的东西,不要说认识两个哥们这个领域就可以进去,事实上我们想得太简单。所有做决策的人肯定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我们绝大部分的决策总是在做的时候和以前听说的差不多。难道没有这个体会吗?要不然就是达不到。绝大多数在接触一个新机会的时候总是想象比较好,我们一开始总是认为非常好,但一接触就会有很多问题,但有问题也没有办法。我们不太善于用很理性的方式更多考察它的负面,因此我过去在企业招人的时候经常讲一句话,员工进入前多发现、多去观察他的缺陷,员工进入后多展示他的优点。我们正好相反,员工进入前看他的优点,但进来之后发现了一堆缺点。所以人家走马灯一样的走,这样企业成本就非常好。事实上进来之前要看缺点,进来之后要看优点,因为没有完美的人。企业对新产品、新市场、新行业的介入都是一样的道理,当然任何介入都存在风险和机会。

  我在这里讲的是很容易判断机会,但我们不太善于分析风险。再就是机会成本,新做一个东西,把新做这个事情的人力、财力集中起来放在原有的事情上,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这一定要测算机会成本。因为新的行业进入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你熟悉这个行业学费也是很高的,而且你认为未来很好也未必,所以这种机会成本一定要经过测算。现在有专门的测算训练方法,让大家怎么算自己新投资当中带来的投资损失。

  还有一个行业前景分析,现在很多的企业由于长期以来对市场的研究不精细化,所以对前景的问题都是凭直觉,没有一大堆数据。哪种市场哪种消费者对于什么规格的产品,什么价格的产品销售有多大,我们是不太了解的,我们经常说,这个市场非常大,那是指总量需求,但是总量需求跟你有什么关系?严格说没有什么关系。任何一个东西在中国市场都非常大,没有人说不大。有些东西莫名其妙地大,我有一个朋友做蛋糕上的书写颜料,一年做1.2亿,那个东西很少啊,但是中国太大了,再小都可以做得比较大。现在我接触多了之后发现,用一个亿、两个亿衡量一个企业的规模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因为这个事实上非常小。所以很多东西看前景,一定要看到非常具体的数据才行,而且很多前景是根据性价比而论的。因此我们如果没有真正进入产品的试运营状态,我们很难真正测算企业的前景。很多企业到了产品市值出来已经不忍心把它砍掉,中国企业很少有产品在市值阶段把这个效果拿掉的,我们总是认为我已经投了200万不干可惜了。但如果再坚持三年可能两个亿没有了,或至少浪费了另外两个亿赚钱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