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汪中求:中国企业绝大多数没资格做多元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18:48 新浪财经

  

汪中求:中国企业绝大多数没资格做多元化(图)

  2008年5月11日-12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和《东方财经》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顺利召开。图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中求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5月11-12日,由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和《东方财经》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中求的演讲实录。

  汪中求:各位上午好。林语堂先生说过一句话“演讲就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所以我就不讲废话了。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民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大家知道,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当然不可能是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说得清楚,而且我们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在这里只能是重点讲清楚它的基本概念,然后突破它的一个点来给大家做一个相对详细的解说。

  刚才主持人说的,吴敬琏老师在宁波考察时讲过一句话:“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查遍了相当多的资料,没有发现具体的吴敬琏老师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解释。他后面的一些发言当中提到,精细化管理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专业化、归核化和国际化。我是本土出生,因此对国际化了解非常少,我们在重点研究研究专业化和归核化的问题。今天在这里重点介绍专业化的问题。

  我们对“精细化管理”做了一个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之所以要强调管理技术,是因为中国的学者大部分是不太喜欢用数理的方式进行思维,更多是用抽象、写意和艺术的、文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所以中国的管理学极少有很严密的科学性和方法论的一面,更多是理念的部分。昨天的讨论更多是在讲宏观,更多是在讲为什么,但是我们需要在讲完之后讨论怎么做,我们更需要的是具体方法理论。所以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对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来展开的。

  昨天有一部分记者在采访,我就讲了,中国人对规则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喜欢用自己的所谓智慧,严格来说是喜欢用自己的小聪明做事情,一个人做一个事情总是认为非常容易,不像西方人表现出极其谨慎的态度,他们会认真搞清楚这个事情怎么做,分多少步,每一步怎么做,如何达到这个标准,达到什么标准需要什么工具,应该接受什么训练。而我们往往凭自己的聪明认为很容易,很方便,我一定可以完成。但一旦做的时候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这样一来我们对规则的漠视而产生了我们对管理的混乱,实际上管理既是一门复杂而简单的理论,说复杂是涉及到太多问题,人和事,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完全靠规则推进。而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主要靠管理规则系统化和细化来解决问题,后面我们将会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这一点。

  其次,我们通过四种手段来解决: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今天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展开讲,我在这里给大家提出八个关键词,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实际上跟基础的管理道理是一样的,这八个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清晰、可控”,管理一定要是很清楚的,能够掌控的,不能把管理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只能看着办。看着办不是管理,它是不受操控的状态,所以管理的可控性是必须的。怎么去做到清晰、可控呢?主要依赖规则和条例,当然条例是规则的细化。所以大家看到,西方之所以成熟,西方的企业之所以强大,无一例外地不是有非常详细而系统的规则条例,像麦当劳这么一个简单的企业,产品几乎比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板做的东西都要简单,不超过20个品种的东西,但是它的管理部分各类文件加起来有一米多高。人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精力做这个东西?我相信人家不一定比我们笨,因此管理需要通过非常详细的、认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规则,甚至把它变成手册、条例来执行,才有可能使管理清晰、可控。当然这种规则条例是需要细化的,要落实到细节上,要落实到底线上,最起码要达到什么标准。当然这种细节和底线仅可能以客观量化的方式来达成。我们认为这八个关键词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放弃这八个词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无法了解精细化管理,甚至无法了解管理的真谛。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