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分论坛:战略与合作投资环渤海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10:44 新浪财经

  “战略与合作:投资环渤海,分享新机遇--政府管理、投资环境与产业发展座谈会”

  主持人:肖金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下面开始中国经济论坛的专场之一,第一个主题是环渤海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研发转化基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非常容幸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我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今天的主题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功能定位就是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和高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基地。我想今天请国内外的各位来宾都是这方面的专家,通过本次的讨论能够为天津滨海新区提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霍尼韦尔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沈达理先生;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汇副会长张达开先生;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参赞高见博先生;

  欧盟中国商会天津主席施胡安先生。

  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诸位嘉宾的到来!

  我们的论坛正式开始,首先请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副会长张达开先生发言。

  张达开:大家好!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我感到很高兴来到天津,来参加2007年中国经济论坛。在我开始之前,首先做一个短短的广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所代表的单位。我是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副会长,这个联合会是2002年建立的,也就是距现在5年之前成立。在那个时候新加坡政府想建立一个商会来代表各个经济部门的企业,因为新加坡的所有的企业有一定的资本,只要超过了50万新加坡元的话,也就是300万人民币的话,就会成为这个新加坡工商联合会的成员。我们大概有5000左右的成员,这个工商总会在新加坡代表了企业界的声音,同时它也推动了政企之间沟通,这样的话我们也希望不断的改善政企之间的对话的渠道。我们也与世界各地的商会组织有协作的关系,我们也是尽我们的所能帮助新加坡的企业来走向国际市场。所以说我们也是非常愿意来帮助新加坡和天津两地的企业共谋发展,推进合作,以及未来的一些合资、投资,以及贸易活动。

  我想大概讲几点,今天上午国际能源署的总干事芒迪先生谈到了能效提高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天津是一张白纸好说话,这样长期来讲如果通过能效的提高,在规划当中把节能作为一项工作来考虑,就会大大减少未来运作的成本,我想这里的效果并不仅仅是经济的效益,在西方以及很多地区大家多在竭力寻找可供借鉴的典范,这个典范可以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如何能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协调起来,天津其实就能够成为世界的一个典范。因为你们会运用多年的经济战略性的优势,因为这个时候可以成为世界各国所校访的一个样板,天津可以描绘所有的蓝图。

  另外,通过多年在中国进行考察、研究,而且我们对于怎样投资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这是我提出的第二点建议。大家也知道我们曾经为跨国公司提供过一些服务、咨询,对于他们来说在中国要建立企业的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研发令他们感觉到,如果他们要在中国搞一些研发产品的话水平需要很高,对于新的跨国公司来说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水平要很高,但是从中国自有的水平来说,与国际水平相比却差的很远。因此,现在有很多的中国公司他们希望到新加坡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来寻求比较高的技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比较好的技术。

  我经常在问,在中国有很多国外的研发企业在这儿搞一些项目,我想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利用这样一些技术呢?这就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在中国这个地方,技术研究的生产环境可能不是很成熟,也就是说对中国的公司可能他们不是很了解,很多跨国企业有很多的研发机构,而且实际上在中国本身也有很多研发机构,但他自身却不是很了解。

  还有一个思考,从研发到投入商业运营,科技转换成生产力这个过程并不是很成功,那么怎样做呢?而且怎样能调动起来私有企业的积极性,也让他们成为生产力的一个主导力量,这也是很重要的。要充分利用和大公司合作,而且能够把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话,我觉得就会很好的挖掘现在中国的能力,这样就用不着再雇佣很多外国的所谓的得高层次人员,中国自己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帮助中国实现企业技术的升级换代,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们也愿意帮助大家一起来做这项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达开先生的发言,张达开先生20多年来曾任职数家欧美跨国公司,其中包括

世界500强企业,刚才张达开先生也结合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的研究力量应该说也是非常雄厚的,但是研发的转化能力比较薄弱,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与企业还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很难的顺应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长期问题。

  实际上据我了解到的,过去的国有企业主要是依托我们国家的研究所、大学的研究机构,由政府来安排,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退出了这个主导者地位,由研究者和企业双向,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找婆家,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正在进行改革,而我们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成长到可以把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的阶段,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会在这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政府还不能退位,一方面要支持研究机构、大学进一步搞技术创新。第二个方面,应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我去年7月份到日本去考察过,日本叫产、学、观相结合。我们倒是把观故意拿掉,但日本就没有这个忌讳,就提出了产、学、观相结合。下面就有请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参赞高见博先生给我们发言。

  高见博: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来宾、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的高见博,非常容幸能够参加这次会议,并有机会发言,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是"关于日本制造业今后在海外事业的发展"。

  我想介绍一下日本的金融机构的一个调查结果,这个表是日本制造业在海外设立的当地法人当在哪些地区开展工作。另外此项调查是2006年实施的,是以大约600家企业为代表进行调查的。中国的当地法人占全体的21%,可以看到在中国设立的据点比较多,研究开发据点众多的据点在北美、欧洲设立相比,中国所占比较较少。

  下面这个表是针对各企业在今后如何进行海外事业所做的调查,这个表显示了在今后三年左右的时间,强化和扩大海外业务的企业、维持现状的企业、将要缩小企业的比较,将近80%的企业位于强化扩大中。那么各企业正在全球的哪些地区扩大、开展事业呢?根据这个表显示的是中国所占的企业最多,占71.2%。其它在中东欧、俄罗斯、亚洲其它地区比例将近达到60%。

  下面我们再详细的看看中国的情况,刚才的表中其中有70%以上的企业回答几乎在中国的业务有所扩大,具体在中国的哪些地区扩大呢?在上海地区占71%为最多,其次为广东省,接下来是天津、北京地区。

  下面这个表是对中国的工程中开展工作的情况所做的调查,通过这个表显示众多的企业将有日本差别普及品在中国加工,在今后的3年左右的时间考虑从普及品转移到具有高附加值品加工的企业相当多,目前已经从7.9%上升到了21%。

  另外下面这个表是在全球范围内很有希望的国家和地区所进行调查的表,无论在三年后的将来还是七年后的将来中国都占着非常高的地位,其理由是成长性的企业占80%为最多,接着是廉价劳动力将会是将近62%。这样中国就会吸引全球的诸多企业,这种情况在未来还将继续。

  其中回答劳动力价格上升的企业也不占少数,另外在别的调查中对于

人民币汇率升值。我认为中国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将会未来的发展会起到不小的影响。

  最后,据以上的调查显示,以天津为首的环渤海地区,与上海相比,在市场规模,企业的聚类方面相当广,关键如果中国市场的问题点能够加以解决,考虑扩大企业、开拓创新的企业就一定会增加,这个地方潜藏着巨大的潜力。最后我期待着通过与日本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天津环渤海地区能够在今后取得更高水平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高见博先生的精彩发言!高见博先生1989年就职日本国政府财务省,主要在关税海关据、国税局、驻菲律宾大使馆等重要部门工作,负责国际金融和亚洲方面的金融经济的合作,促进对外贸易,处理银行不良债券等工作。所以从高见博先生的经历来看,他对经济工作相当熟悉,刚才他讲了一些调查的数据,实际上就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环渤海地区一些增长的潜力,这和我们研究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正如大家上午的讨论,环渤海地区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有人力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高素质的人才,北京、天津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天津滨海新区如果高速铁路修通的话从北京到这里只需要35分钟。当时搞研究的时候发现这个是需要一体化的,因为北京市东城到西城也需要差不多1个小时,从地铁坐上高铁到这里也就是1个小时,所以基本上属于同城化。最具潜力的还是高素质的人才,这对投资者我相信有非常好的吸引力。不仅可以制造,而且还可以研发。劳动力也是非常丰富的,京津冀两市一省人口将近一亿,华北喝西北加起来是2亿8千万,这里的劳动力非常的丰富,劳动力现在也成为了中国的优势资源。并且这些劳动力相对来说素质比较高,咱们在这里讲一讲,中国的劳动力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心灵手巧,搞装备制造业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我想在这里发展制造业应该有很好的条件。当然了,高见博先生也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产权保护问题,现在有很多的中小企业,还在进行原始积累,民营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中国政府也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请欧盟中国商会天津主席施胡安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施胡安:非常感谢!谢谢肖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欧盟中国商会天津主席,感谢中国经济论坛邀请我今天来发言,就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会尽量简短把我的发言集中在环渤海的发展方面,围绕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想谈一下在产业发展当中政府的管理作用,我在天津已经待了好几年了,都是在欧盟的商会工作,因此我也跟中国政府能够有密切的对话,同时跟外企的代表们也有很密切的沟通。我想通过我个人的经验,特别是解决投资环境的问题来提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对滨海新区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于在本地区的投资环境,我想说跟珠三角相比或者长三角相比,天津已经环渤海地区的物流业,以及人力资源供应方面没有很大的优势,这样的话对于招商引资可能贡献有限。但是现在天津市政府已经开始下大力气来招商引资促进滨海新区的发展。一个外商来投资的话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首先天津有非常雄厚的基础,天津可以着重做一些工作,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扶植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外商来投资会考虑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环境,以及成本,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经验,天津在支持外资企业的时候这方面做的并不是特别突出,天津的服务产业效率并不是特别高,而且拿这个城市来讲还缺乏外商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员。虽然如此,随着天津市政府下大力气逐渐的投入,这样的话外商的看法会有所转变。

  我认为政府应该大力的改善基础设施,这个项工作政府已经在做了。比如说所有的驻津企业,我们发现报批的时间都会非常长,我想这一点应该着重来解决,在环渤海地区天津当然可以主要做制造业,其实他也可以把服务业当做一个商机来抓住,因为这样也会对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作用。举个例子,像知识产权的保护,这需要政府加以应对。还有交通网络的假设,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投资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天津和国外的企业相互合作来赢得互信,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

  如果说社会的一些设施,像路牌,政府如果能用外语标出来的话,会方便到外国的企业和商户,这也有利于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不管是美国、欧洲、亚洲的企业都会觉得天津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像我们在外地出差的话都会觉得新加坡等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这些地方对外国人生活来讲会比较容易一些。环渤海地区的硬件比较好,有利于工业开发,主要是由于它地缘的优势,贸易、物流这几方面都做的非常充分,至于怎么来利用这些硬件的优势我不再赘述。

  下面我谈谈居住环境的改善,而且我们始终非常关注这个地方的经济改善。我想只要把这个地方建成非常舒适,适合生活的地方这个地方才会可持续发展。我想大家不能把任何事情看的过于的乐趣,也不能看的非常的悲观。实际上我认为这个地方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会为外商提供非常好的环境的。中国和世界应该有一个建设性对话的平台,我想天津滨海新区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主持人:感谢施胡安先生的演讲,施胡安先生是欧盟中国商会天津主席,所以对天津的情况很了解,所以他重点讲了投资环境问题。实际上对外商、外资来讲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是第一位的,过去我们认识投资环境都往往很片面,因为低地价、低税率就能够把外资、外商引进来。实际上外资、外商在这里会考虑到多种因素,比如说税率的优惠和地价的优惠,还有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的配套能力、服务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都是投资环境的要素。如果一个地方投资环境很差,外商也好、专家也好、高素质的人才也好,都不愿意来,那么这个地方产业发展肯定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讲到吸引外资,讲到产业发展,首先要改善环境,这个环境我们理解是有多层含义的。

  我们考虑到首先要把人的居住环境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人愿意来,高素质的人才愿意来,那么这个产业才会发展的好,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实际上天津滨海新区环境条件基础是非常好的,有海河,南边有大纲水库,北面有湿地。所以我们要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这实际上是滨海新区和天津市的一个重要任务。此外服务业的发展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中国改革试验区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提升服务业,这会给产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下面请霍尼韦尔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沈达理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沈达理: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这儿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怎么样实现创新。在我发言之前我还要感谢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天津市政府,你们为我们在天津的发展投资在过去三年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我们在天津的投资非常顺利、非常好,使我们作出了一系列的决定,那就是继续在天津增资,不管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还是在工程技术研发方面都在规划投资。

  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些幻灯片,第一张大家可能会不太理解,为什么第一张会这样呢?大家如果累了,其它的记不住,只要记住这一张图就可以了。这张图展示了在变化的世界当中你们怎样能够应对变革,在中国变革当中、在世界大潮变革当中你们怎么应对挑战。你可以看到西安的兵马俑,这实际上表示的是人,你们想过吗?不管商业怎样运行、不管公司怎样开展工作,人是最重要的。你要吸引高素质的人,这样才能使公司良性运转。大家看看中间是什么东西?西方的人可能会不太了解,这是皇帝作为承诺的一种标识,也就是说中国一定要按照目前所走的这条既定的方针来做事情。我想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不可能很容易做到的。一方面要随时应对挑战。第二点要重视人,人是一切之本。第三,一定不能够灰心,一定要按照你们的目标不断的发展、前进。

  下面再讲一讲我们霍尼韦尔公司是怎么以人为本进行经营的。大家坐在的这间屋子里面,会有控制温度的器件,这个器件就是我们生产的,除此之外还有消防控制、生产控制等等。另外还有航空事业,你们坐飞机有99%的可能性会用到我们的设备,我们在航空领域提供了大量的产品。还有运输系统,我们公司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家公司。这里面有关于涡轮发动机的组件,可以用例如涡轮实现高效率引擎的工作。另外是我们的特别材料,在这方面我们生产的是特殊的化工产品,而且具有非常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举个例子来说,在过去的30个炼油厂当中有29个都是用了我们公司的技术,这是因为我们有特殊的材料,我们有12万人,在上海也有非常大的实验群。

  大家可以看到在今后四五年中我们仍然会看到一种结果,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还会具有强劲势头,不管是国内的需求,中国的金融以及资本市场的驱动,再有是全球外部的环境,国内外的市场都会加速我们的发展。另外中国是世界的生产中心,但我还想讲另外一个内容,大家看这张图,到底中国有什么样的机会,我想有四个驱动作用。

  第一,中国政府把产业分轻重缓急进行划分,中国政府采取正确和负责的措施,为改善环境和节省能力作为主导来发展。

  另外,是国内外的内需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中国的城镇化、能源问题、环境保护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第三,中国有很多的跨国公司,中国现在是非常良好跨国公司要投资的地方,我们也都知道中国现在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模仿别人的生产制造产品了,现在中国也会设计自己的产品,我们知道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中国会实现更强的竞争力。这也就跟中国的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具有为完全相同的特点,这点中国是很擅长的。

  最后一点,中国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市场。当时我在92年来的时候基本上中国都打不了国际长途,只能接收国际传真,当时没有那种非常复杂的通讯设备,后来数字时代就到达了,一夜之间通讯网络就更新换代了,所以可以看出中国的数字产业发展是非常快的。后来又出现了电子提款机,有很多外国朋友说中国人才不会相信电子提款机,他们宁愿人与人的柜台交易,但这不是事实,在中国电子提款机等一些设备很快的在中国发展起来了。

  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另外一个趋势,作为高科技来讲,在2002年57%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企业当中会有越来越的企业来中国开展业务,每年的比例会有8%。直到最近中国都只被看作一个制造中心,因为中国的制造成本比较低,物流成本也比较低。这一点确实是正确的,中国也会保持成本的优势,其实制造一个成品的成本其中包括的人力成本是比较低的。我们属于高科技产品了,我们的人力成本只占到6%,而物料成本会占的更大一些。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成本是来自于研发成本。多数的模式都是采用西方到东方的一个趋势,他们是根据西方市场来设计产品,然后到东方来制造。拿到中国来之后中国人发现原来是西方设计的,然后在中国这个产品还贵了。有很多中国市场就发现我们中国的市场对这样的产品也有需求,然后就利用本地非常便宜制造成本在本地制造,然后低价再销到西方去,这是反其道而行。如果是这种产品的话,有时候还会比当地的产品贵60%,甚至80%。我们的是另外一种模式,是从西方向东方来走,在中国销售产品应该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和特点与需求点,他们对了解外国商业环境也非常快。过去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企业,他们首先做的是生产离岸化,也是利用发展中国家比较低的软件开发成本来为外国服务,我想这是最原始的外包服务。当时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现在就很难现在再往下做一步,因为他们的投资动机来自于低成本,而不是来自于本地的科技。我们在本地来分析产品的一些特征,其实中国有设计能力,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充分的利用中国的设计能力。因为他们觉得可能中国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很够,但我们不是这样想的,我们是直奔第二个阶段来走,我们因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把中国快速开发的能力、快速决策的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不要走条条框框的一些东西,不要走一步步的程序,而是我们能够采用本地的商业孵化器,然后把创新直接转化为研发的成本然后上市销售。比如包括产品的工艺设计中国做的都非常好,但中国在概念化方面做的还不够,我们正在大力做这方面的工作,帮助中国人做成品的概念设计。

  现在我们把这种方案融入到全球的创新网络中去,也就是说我们在中国的解决方案可能会为非洲、中东来开发,这种中国本地的这种解决方案可能也需要一些像俄罗斯一些新兴市场来开发。我想再过3-5年我们就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把中国不只是作为一个为开发中国的市场的一个平台,而是为做全球市场而形成的一个平台。

  下面我们来看我们的规划是什么,首先做的是地区大趋势,然后培养从东方到西方的产业发展思路,这样的话我们整个的审批、投资这些程序都会按照从东方到西方的发展战略来加以调整。最后我想说霍尼韦尔是有信心把中国打造成全球的研发中心,我们过去来讲并不是一个完全全球化的企业,现在是中国推着我们走向全球。

  主持人:非常感谢沈达理先生的发言,他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三条建议,我觉得这三条建议非常中肯,兵马俑就说明要应对挑战,当然天津滨海新区也要应对挑战。中间的铜鼎,大家知道在过去只有皇帝才能拥有九个鼎,所以叫一言九鼎。另外就是象棋,象棋的竹子,竹子过河是不需要会的,叫坚持不懈。所以这三条使我们非常受鼓舞,也说了在中国有哪些优势、发展潜力,给我们揭示了我们还没有看到的东西。实际上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理念,中国在研发上也有优势,过去说制造,是开始学着制造,或者是引进外资来制造,我们想作为一个制造基地。世界以前一直看中国也是一个制造基地。两年前美国的一个兰德公司有一个研究员到北京去,他们调查汽车,他感觉中国未来会成为世界的汽车制造基地,兰德公司应该说作为一个脑库来说对全球的很多问题都有很多的研究。兰德公司曾给我提过一个问题,中国未来是做一个制造汽车的基地呢?还是要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目的是调查,看看我有什么样的反映?我说我们既要作为汽车的制造基地,也要进而搞研发。

  全世界的跨国公司现在都到中国来生产汽车,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把他们研发的中心转到中国来,因为离了生产,研发是很不现实的。还有其它的制造业,像造船,英国有很多因造船而兴起的城市,现在有很多都不生产了,原因是钢没有了。但中国有钢,如果把中国的钢铁运到英国去,这很显然是不划算的。所以中国在今后也会形成造船业,也会得到大发展,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钢铁现在发展很快,有3亿多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钢?因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加快、

房地产发展步伐在加强,因此就大量开采钢铁。现在造船、造车现在还要出口,随着需求的增大质量也会提高,我们钢铁的生产、钢铁质量的提高,钢铁生产的技术也会随之而提高,这都是市场引导的。我们有很多东西实际上还人事部到,实际上是市场在推着我们走。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的分工,沈达理先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霍尼韦尔公司也涉及到航空行业,我想航空行业今后也会逐步延伸到中国来。

  几位专家应该说都站在全球的角度,他们用一览世界的眼光对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市乃至对中国发展的建议,我觉得非常有见地。下面请大家对几位专家提出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项峰(UPS中国公司代表):主持人好、各位专家好,我想问霍尼韦尔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沈达理先生,您对天津当地人才的现状有一些建议,而施胡安先生的看法却有所不同,请谈谈具体的看法。

  沈达理:从人力资源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应该这么来看待,对我们来说天津是一个投资非常理想的基地之一,对我们来说从生产人员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水平是非常高的,我们在全球有同样一个标准,对于所有生产型的职位我们有自己的标准,而且天津这方面的人员比如生产技能还有安全,等等方面都完全了世界的水平,这是非常好的,能够达到生产的要求。我们公司经常获得全球的奖项,从设计、工程这方面的工作,我觉得这方面的人才现在还是处于成长性的阶段,比从工程技术方面,如果给他们一个设计的图纸他们会把一个东西做出来,如果给一个总体的方案会把一个东西做出来。但是他们现在还不能够设计出来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或者解决方案,特别是自己能够创新型的设计出一个方案来,而且也不能够把有些设计方案实现概念化。假如说你要搞一个非常好的概念性的设计方案,我觉得这还是很困难的,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搞一个东西是非常困难的。我讲的是我们缺这方面的人才,从生产角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设计角度还是有困难的。如果要运转一个非常复杂的工厂的话,而且没有一套非常好的系统的话,我们还需要从天津以外请水平更高的人过来。我觉得今后两三年可能会有这样的人在天津能够被找到。

  施胡安:我想天津这个地方我觉得还是比较不错的地方,而且我们在天津也有一个人力资源的小组,我们在天津也有商会,我们感觉到把天津跟其他地方做一个比较有很多的不同,比如上海、浙江等地方的人非常聪明,而且点子来的也非常快。在这样一个要充分利用知识经济的时代,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的。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应该把把目标再定的高一点,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在整个商业领域里面,我们整个的沟通也不是太够,刚才沈达理先生也讲到了如果在天津找到高水平的人才的确是困难。当然我们知道在天津有很多的公司、也有很多的总经理等等,而且我们也经常开会,在开会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中国员工到底他们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比如说在我们上次开会的时候,我们就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整个的亚洲只有中国要想留住人才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中国这些员工最重视的就是钱。如果我们想招募到高水平的人员的话,如果要想把他留住的话你必须做到的是,从总体来讲你必须给他们出很高的薪金他们才会愿意在这儿工作。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情况就不完全是这样,他们要看整个环境怎么样,个人发展的途径怎么样,包括能否得到很好的培训的机会,在中国这种情况就很不一样。所以我就觉得是不是在天津曾经有过高水平的人员,因为工资水平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就走了,所以我们在开会的时候我们会谈到这些问题。

  主持人:我再补充一下,我的观点实际上我是着眼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未来,因为我是把北京和天津市作为中国的重要依托,也就是说北京的人才就是滨海新区的人才,因为相对于深圳来讲滨海新区离北京最近,北京上研究层以上的这些人才他们首选的是留在北京,第二是去上海,第三就是深圳,其它地方他们都不是很愿意去,为什么天津他不愿意来呢?刚才施胡安先生实际上说了一个非常好的回答,就是天津的劳动报酬比较低、工资水平非常低,当然他就不想来。

  第二,我们还注意到一个因素,就是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我们给天津滨海新区做规划的时候就考虑到,滨海新区要想大发展,就要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人才愿意来,这是首要要做到的。比如他毕业了首先想到哪里去,他首先想到的是滨海新区,那么滨海新区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如果都不愿意来,你说你优势很多,你光说不行,很难成为现实。所以我们就出了一个招儿,就是说你要把工资水平提上去。因为你要吸引人才,你用低工资是不行的。地你要把居住环境搞好,人家来了人家要扎根的,你的生态环境不好肯定他不愿意来。

  第三,你要让人家发挥作用,要让他的事业得到不断扩大。

  这样一定会吸引到很多人,我们在调研的时候,这些博士生、研究生愿意到哪儿去,首先如果想到去滨海新区我们想这个发展的目标就非常容易能够达到。对于企业来讲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人实际上是不求所在,但求所有。所以我们想天津滨海新区还应该有一个海纳百川的精神,要网罗天下人才。实际上天津财经大学要我做一个小时的报告,给我提个问题,说天津要提个口号的话应该提什么?我想应该就是"海纳百川",大海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河流都把水都流向了大海,也就自然大了。

  我们下一个议程的主题是环渤海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生态城市,下一场的主持人是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郝寿义先生。感谢大家到这里来参加专场讨论会,第一场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