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商界》封面故事:新上山下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7:15  《中国商界》杂志

   封面故事

   导言:从“新上山下乡”看未来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

  文/赵发中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股重新走向乡村、回归自然,享受环保、浪漫的田园风光的潮流在各地悄然兴起,人们给这股潮流起了一个很有历史感和诗意的名字——“新上山下乡”。

  提起“新上山下乡”,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那场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老上山下乡运动。本期封面故事通过与一对分别插队山西和落户北大荒的知青夫妇对话,回忆了那段令他们终身难忘又不堪回首的历史。而他们本人又是“新上山下乡”的先锋体验者,总结两段上山下乡历史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无疑他们最有发言权。

  本刊特约撰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立博士是中国研究“乐活”领域里的权威专家,本期封面故事请他为“新上山下乡”撰写了主题文章,从理论上阐述“新上山下乡”现象及其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在体现“新上山下乡”的个人生活方式方面,本期封面故事通过专访柿子林主人、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先生,通过分析近年来从白领到绿领的职业变化趋势,通过考察发达国家一些居民的绿色生活方式,向读者全方位展示了走向生态文明进程中的个人生活方式的演变图景,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召唤符合人的本性。

  在体现“新上山下乡”的产业发展趋势方面,本期封面故事通过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创意农园、有机农业、新型房地产、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刻揭示了人类从工业文明进化到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在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的时候,曾经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爆炸式增长,但也带来种种难以克服的恶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资源匮乏、贫富悬殊等等。解决这些社会痼疾的唯一方式就是向生态文明进军。

  所谓发展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要看增加了多少经济效益,更要看节省了多少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减轻了资源与环境的负担。

  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本性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已经实现了从功能性需求向体验性需求的转变。功能性需求是只要求吃饱穿暖有得住,而体验性需求则要求吃得好穿出品位等符合自身的喜好,而自身的喜好最终要体现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上。

  发展生态文明是资源与环境的现实要求。现在由于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全球财富的分配严重失衡,多数发展中国家生产方式落后,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气候异常,一场难以挽回的生态危机正越来越逼近地球上生存的人类。如果再不进行产业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变,未来人类可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发展生态文明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要求人类用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产出。只有发展生态文明才是唯一符合这一要求的生产方式。

  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指的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生产方式,它代表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因为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限制并最终改变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而这也只能在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做到。

  工业文明在其从产生到发展的进程中虽然造成了种种恶果,但它也为人类向生态文明进军储备了财富和科学技术基础。这一进化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进化过程的阶段化发展进程中,政府必须做好监督和科学引导作用,因为政府最终必然是资源的最大掌控者,除了信任它之外别无选择。

   《中国商界》同期其它封面文章:

  对话知青:从上山下乡的历史中走来

  新上山下乡: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张宝全:开创度假地产新局面的柿子林主人

  从白领到绿领

  体验各国绿色生活

  云南丽江: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康庄大道上

  宋庄启示:顺势而为 低成本推进小城镇产业发展

  留民营:观光生态农业第一村

  文化创意农园的结构与运行模式

  休闲地产能否成为地产商的下一个春天

  环保名人廖晓义:生命中的第二次上山下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