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宝全:开创度假地产新局面的柿子林主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7:20  《中国商界》杂志

  ——访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

  文/ 赵发中  胡英楠

   惬意的柿子林主人

  早就听说张宝全在顺义圈了一片地,但他并没有把这片地商业化,而是营造了他的私人会馆──柿子林卡。林卡是藏语,意思是园林、花园。北京城区一路向北,在昌平西关出口下高速,继续前行7公里,车行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另一番天地:在西、南两座山环抱中,闪出一个拥有上千棵柿子树、占地300多亩,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的园林。

  桃花源般的山居生活,一直以来是张宝全的追求。做地产,张宝全提倡的是文化地产,柿子林是张宝全文化情结的一个延续。2004年10月,张宝全和王秋扬的柿子林卡建成之日,张宝全夫妻整整一晚上都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早,张宝全就起来在柿子林里一圈圈地骑自行车,想着有时间时可以钓鱼、养花、种菜。他喜欢安静,这里的空间足以让他获得远离喧嚣都市的一份安静。

  张宝全和王秋扬营造的柿子林卡,依山而建,非商业,独立于世。“作为一个商人,我有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也就离不开城市。虽然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起码我可以去尝试。”张宝全认为人和城市最好的关系就是若即若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郊区圈地造屋,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乡野空间。

  张宝全希望的居住环境是一种 “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建造柿子林卡的理念。他喜欢沿着曲折的小径渐渐步入林子深处的感觉,特别是在秋天,周围的杏树、梨树、李树、桃树争相吐艳,柿子林池塘边黑天鹅在水里怡然自得,远处还有鹈鹕闲庭信步,马儿甩打着尾巴在低头吃草。走过草地,举头一望,层峦叠翠的南山奔入眼帘。

  感觉如同梦幻,很难想象在都市的边缘还能拥有这么一块纯净的土地,让人的身心回到生活的原点。张宝全、王秋扬夫妻为什么不把这几百亩地商业化?这也许仅仅源自于他们的内心对简单生活的梦想。房子的四周簇拥着成片的竹子,古往今来,竹子都被用来寄托文人的志向高远,但又神奇地以一种淡泊的精神入世,竹子的意境赋予了这栋房子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让居住也变得更为诗意了。

  张宝全和王秋扬希望自己并不是隐士,他们的柿子林卡是欢乐的,山居并不是一种寂寞孤独的生活,张宝全和王秋扬都是好客的主人,他们总是十分欢迎朋友客人到此一游。

  张宝全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敏锐感受的体验者,“走在北京的街头,随处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爆炸般的消费信息无孔不入地迎接着人们的眼睛和身体,可是心灵却越来越麻痹。”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空洞而失语的城市,一个看不清面容和心情的城市。城市和我们的心灵越来越远。有时候瞬间的时空错觉会使我们恍惚,不知道这个城市是真的还是我们是假的。总之,你和这个城市失去了默契,失去了亲密,甚至于在华丽的街灯下也很难找到自己长长的影子。”

  在城市里盖了那么多房子,张宝全突然不知道自己是在创造财富还是制造废墟?他希望城市的未来不是废墟,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诠释都市人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怂恿了人类欲望的膨胀,城市使人和自然远离,天上的蓝色在消褪,自然资源正在成为城市的奢侈品。

  渴望身心获得自由,很多城市人一有时间就出去登山、野营、穿越极地、躲进西藏,人们希望能通过远离暂时忘却城市带给自己的阴影。

  张宝全选择的“逃离”方式是圈地造屋。作为商人,他离不开城市,怎样在心灵上和城市保持一种合适的间距呢?郊外,在那上百亩的柿子林里盖个房子住下来成为绝佳之选。

  “我认为人和城市最好的关系就是若即若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郊区圈地造屋,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乡野空间。这个空间离城市不远也不近,在这里能找回人的自然本性,保持身心的清醒”。“若即若离”是折中和现实的选择,在汽车和通讯科技极度发达的今天,住在郊外丝毫不影响张宝全运筹帷幄,况且,作为地产商,张宝全有很多遗憾,他说城市里盖房子几乎不可能有柿子林这样的自然条件,作为对“天人合一”居住境界的理解,张宝全在柿子林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最自然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为了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张宝全希望整个园子不要因为建筑而留下太多人为的痕迹,“我们想通过柿子林会馆表达对居住的理解和我们的价值观。”

  建筑师能够领会业主的心思,尽管会馆的建筑占地上千平方米,但却通过围合室内庭院的手法使树与屋和平共处,在建造的过程中,只移植过几棵柿子树,没有砍伐过一棵。会馆采用了当地土生的粗糙石块作为墙体,水磨石的地面,生锈的铁皮墙体装饰,就是这些再质朴不过的建筑材料,却让我们感受到建筑与人的亲密无间!它似乎在表明一种态度:最自然的才是最有价值的。和人一样,建筑也有状态,人只有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才能有真正的轻松和快乐,建筑也是如此吧。

  张宝全认为柿子林会馆是对今天都市功利营造的一种表态,他说这个建筑的价值会愈久愈高。

   关于“新上山下乡”

  对于新上山下乡,张宝全无疑是体验这一新潮流的“先锋人士”,无论是他身上的文化艺术气息,还是他掌握的资源和财富,都使他比大多数人更早体会了“新上山下乡”的精髓。他的心得体现在下面本刊记者与他的对话中。

  中国商界:今年第四期我们封面故事的主题是“新上山下乡”,就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趋势,比如说您很早就拥有了像柿子林这样的休闲度假会所,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张宝全:因为私人会所是非经营性质的,它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满足体验需求而不是功能需求,这个房子跟旅游度假和看电影是一样的,就是创造了一个脱离现实生活的环境,当你身处在这里时就感觉不到北京的喧嚣,就能不由自主的心静下来。而在北京即使身处五星级的豪华会所还是能听到汽车的声音、看到高楼的影子,你除了享受奢侈外,根本就不能完全放松。所谓的天人合一,所谓的贴近自然,就是要创造这样一个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也就是实际距离并不远但精神感觉很远的住所。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现在人们已经开始为满足精神需求寻找更好的方式。以前我们只关注有没有没房子,只要有房子住就不错了,当你有房子住的时候就要开始寻求房子居住以外的功能。

  像我这个房子不完全是为了满足居住,而是为了提供一种跟城里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这些就不是功能需求而是精神需求,一种文化层面的需求。我相信在中国这样的文化需求会越来越多,这些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而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一、二、三产业的排序,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都是排在第一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排在第三位而且占的比例很低。比如2007年美国好莱坞创造的收益就能赶上我们制造业创造的收益。你想想,好莱坞是用什么来创造价值的?人家是用智慧来创造价值,这个对资源和环境破坏最小。我们号称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的制造业是靠牺牲环境和资源来创收,你为所得而破坏的环境未来可能花十倍的钱都买不回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