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顾雷:AMC转型不可齐步走金融百货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03:32 第一财经日报

  柏亮

  10年使命将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正在筹划着各自的前途,券商、投行、银行、保险、租赁、财务咨询等,各家AMC纷纷出击,目前AMC所涉及的业务已达十多个行业,“金融控股”似乎呼之欲出。

  就AMC转型问题,具有AMC从业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顾雷博士近日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与第一财经频道的联合专访。

  三种转型模式

  《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谈到AMC转型问题上只是一句带过,即“加快推进金融AMC商业化转型”。为此,四家AMC未来走向更加迷离莫测。你认为四家AMC该如何转型?四家AMC是否可以同时转型?

  顾雷:四家AMC2006年基本完成了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但并没有解散,而是各自在商业化和市场化方向,依托

证券、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服务平台进行发展,有的AMC主动请缨,有的借转型之机搜罗金融牌照,也有的自寻途径自求发展。

  事实上,四家公司从一开始就各不相同,经过7年的发展更加不同。四家AMC转型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方向,不能大家都去搞“金融百货”,一座山里面同样的老虎多了,会有什么后果?大家要各走各路,不能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在具体的转型模式上,我认为有三种可供选择。

  回归合并。在混业经营渐成趋势的情况下,AMC同国有银行加强合作,可以获得更宽广的金融平台,也加大了业务成功的胜算。银行与AMC的合作,除了双方共享牌照、资源、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外,更能形成综合竞争力,可能会体现出1+1>2的功效。

  金融控股集团。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直接转为金融控股的风险较大,而AMC规模小,便于控制,是推行金融控股的最佳试验田。

  产业投资集团。在开展产业投资方面,AMC具备一定核心优势。第一是客户资源优势,几年的处置业务,使AMC具有了消纳不良资产的客户资源库,对诸多产业十分了解。第二是处置资产方面具备了较多的经验优势。这些优势是大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所不具备的。

  我们还需要AMC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是否意味着中国以后就不再需要AMC?

  顾雷:不是。由于中国未来还会有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仍然需要保留政策性AMC。虽然1.4万亿元不良资产基本处置完毕,但是还有新的国有不良资产会产生。因此,可以考虑将四家中的一家定位为政策性的AMC。对全国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地方银行等产生的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至于这一家如何产生,我认为一是根据各自的特点,顺其自然,最终将适合做资产管理的公司留下,其他的各自转型;也存在一种可能性,四家AMC都转型,最后将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合并同类项,成立一家新的资产管理公司。事实上,在美国、韩国等,都只有一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这样既能满足处理国有不良资产的需要,又不会浪费资源。而且,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国有不良资产,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要转型,你认为四家AMC转型面临的真正难题何在?

  顾雷:四大AMC本身存在着巨大的转型障碍。首先,AMC成立之初,浓郁的政策性、银行背景决定了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文化、理念、意识及效率均不能满足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化运作。

  其次,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难以直接进行股份制改造及资本运作,现行的经营模式,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与财务基本面(盈利模式、现金流和发展预期),由内及外的修炼不够,企业化程度低,难以直接进行股份制改造及资本运作。

  第三,现行行政区域主导下的机构布局,摊子大,负担重,难以适应按经济区域有进有退的市场化战略布局。

  第四,考核体系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难以形成市场条件下所必备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及成本效益意识,有关人员结构和素质难以满足转型的需要。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