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走到十字路口 等等看可能成为下步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 05:4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周明 北京报道

  在国务院调减利息税、央行加息后市场预期的紧缩政策似乎突然“出尽”,紧缩预期“真空”转化为昨日资本市场的大幅反弹。

  与市场的反应有所不同的是,业内人士在对我国全年经济走势表示乐观的情绪中,似乎也对未来宏观调控产生了分歧,部分专家认为前期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到位,下一步需要观察这些调控措施如何在经济中“发酵”;而一些专家却认为,宏观调控措施力度仍需加大,进一步政策紧缩或将到来。

  经济转入“更高增长、较高通胀”?

  部分专家认为,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出现全面超预期增长,其中,GDP、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幅均创下本轮经济周期的高点。同时,6月份月CPI增幅跃升至4.4%,城镇固定投资增幅也出现加速反弹迹象。

  国泰君安高级研究员林朝晖认为,2005年以来,我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格局已开始转向“更高增长、较高通胀”,下半年进入居民消费旺季,国内消费增长有望继续稳步抬升,投资反弹压力也将继续逐步释放,净出口在连续调税、人民币加速升值、国内消费升温和投资反弹等因素影响下可能适度放慢扩张速度,即未来总需求将更多集中到内部消费及投资增长领域。而消费及投资等内需扩张等因素对国内物价将具有较直接拉动作用,其中,粮食、肉类等“短板”消费品价格可能居高难下甚至再上一阶。总体而言下半年经济增长及物价表现仍将维持“更高增长、较高通胀”,宏观经济政策也存在相应调控压力。

  而一些专家却认为,上半年,经济走势并未出现全面过热,经济增长质量较好,物价水平上涨也属于结构性因素,并且会在下半年逐步回落,今年经济总体将平稳较快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目前GDP增速处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上,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消费也仅比去年加快0.2个百分点,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出口,而今年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可能造成了“抢单”出口,使得外贸顺差超速增长,“可以预见,随着提前出口的结束,下半年外贸顺差增幅将会明显下降。”而目前比较高的CPI,其主要原因还是粮食价格上涨,扣除粮食价格以外的核心CPI涨幅并不大。

  他认为,随着外贸降温,相应的投资也可能出现回落,因此,全年经济不会持续高热,而目前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很多,现在需要观察这些措施“发酵”的程度,因此新的调控措施并不急于出台。

  CPI从结构上涨“传染”为全面上涨?

  CPI涨幅3%一直被誉为央行的调控的预警线。6月份,CPI破4%,似乎成为央行此番加息的导火索,下一步如果CPI仍然在高位运行,可能会引发新一轮调控的讨论,但业内人士对此也存争议。

  林朝晖表示,从通胀表现来看,上半年消费物价出现持续快速攀升,其中猪肉等食品价格大幅异动攀升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除农资成本、种植或养殖率波动、动植物疫病及国际价格传导等表观因素以外,还可能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缓慢,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向工业部门输送通缩压力的同时,也在农业部门蓄积深层通胀压力,未来粮食、肉类等价格存在继续趋势性上涨的可能。

  他预测,7月份CPI环比继续保持正增长,CPI同比增幅的中性估值水平进一步上升至5%或更高水平。

  而祝宝良认为,7、8、9月份CPI上涨的可能性还比较大,但到10月份以后将出现回落,“CPI有望重回3%以下”,全年CPI涨幅可能略高于3%的水平。但是,这轮物价上涨主要还是源于食品价格上涨,而其他商品涨幅不会太大。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也认为,去年下半年物价已经开始上涨,今年上半年的物价上涨受到“翘尾”因素的影响,所以表现出比去年同期增长较快的态势,而这一态势将在下半年有所缓解。另外,以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的食品价格上涨也有望在半年内得以解决,因此,全年CPI涨幅可能只会略高于3%。

  调控仍任重道远

  蔡志洲说,宏观调控就像老年人需要控制胆固醇一样,需长期坚持,目前,虽然出台了很多宏观调控政策,但是,其政策效果还需要经济运行中进一步检验,并做出相应调整。

  基于对经济转向“更高增长、较高通胀”的预测,林朝晖表示,初步预计年内CPI增幅的峰值水平有望突破5%,因此不排除央行在第3季度内继续加息一次。

  中信证券研究部副总裁陈济军认为,此次加息本身就体现了政府对当前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苗头发展的担忧,其紧缩的信号意义比加息本身更重要,下半年,宏观调控组合拳仍会出现,包括对投资、土地、市场准入、环保等的调控手段都可能会使用。

  而基于对经济良性发展的预期,祝宝良认为,今年以来,利率和准备金率的多次调整,美元兑人民币交易区间扩大、调整印花税率、一系列的出口退税调整措施等,都需要进一步“发酵”,“等等看”或许将是下一步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如果要采取进一步的调控措施,需要看7、8、9月份的数据。

  相关报道:

    政策组合拳已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鲜明特征

    全年GDP增长预期大幅上调 宏观调控预期增强

    结构性宏观调控时代来临

    宏观调控应转变思维

    宏观调控多管齐下 继续释放紧缩信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