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开发商硬币正反面:成也土地储备 败也土地储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06:41 第一财经日报

  郝倩

  套用许荣茂所作出的预算,平均每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需要耗费人民币85.3亿元左右。但是这些已经是过去获取的土地,也很难追溯是否每块土地都通过招拍挂获取,所以土地价格相对应该有一定优势。如果在今年之后,再要获取1000万土地储备,可想而知需要占用更大的资本

  扩张还是收缩。这是一个悖论。

  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正在迎来吸纳土地的春天。经过了去年扩张以及并购的狂潮之后,土地储备仍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关键词”。

  但是,土地并非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土地储备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利润率”增长的同时,如果“资产周转率”下跌,同样拉低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从2006年部分地产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已经可以看出,资产周转率几乎较去年都有所下降。一旦举棋不慎,就有可能成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诱因。

  一场“储粮”比拼

  衡量“地主们”的实力大小,似乎都要开仓验粮,才能分出伯仲。在“百亿军团”已经过时之后,业内不成文的判断标准是:土地储备超过2000万平方米,可以在“项目资源”这一板块中,被视为进入第一梯队。

  由此,今年的“储粮”热潮从春天就已经开始了。上海绿地集团在3月底,又以近2.7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成都市今年首次公开挂牌的1号地块42亩土地。这是该集团在成都获得的第3块土地,更为重要的是,仅2007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已经获取了7幅土地,为其增加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超过90亿元。

  按照该集团公布的2006年业绩,其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超过190亿元。而最新的消息则是,该集团2007年计划销售收入要超过260亿元。按照这一销售目标,绿地集团仍将继续在全国吸纳土地。

  “尽管政府加大已有政策的执行力度可以预期,但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向上的趋势在2007年仍然不会改变。

房价调控热点地区的市场将趋于稳定,而部分大城市以及二、三线城市则存在较好的发展机会。” 在3月12日召开的2006年度股东大会上,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表示。

  金地集团亦有雄心勃勃的“纳粮”计划:到2006年年底,公司未结算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2007 年,公司计划土地投资额约100 亿元, 主要投资区域包括长三角区域(30%)、环渤海经济圈(25%)、珠三角区域(25%)、西安、武汉、沈阳(合计20%)。这些土地储备足以支撑公司三年半左右的快速滚动开发的需要。

  第一梯队的“地主们”的“储粮”量都实现了几何倍数的递增,并将继续膨胀。

  根据去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世茂房地产(0813.HK)日前所发布的2006年业绩,截至2007年3月27日,该集团拥有的土地储备总计划建筑面积为2016万平方米,可以满足未来6到7年的开发需要。

  而如今,能够与这一数字抗衡的,目前看来只有广州富力(2777.HK),已获权益的土地与新增土地储备相加,足有2451.1万平方米之多。

  万科A年内新增规划中项目1201万平方米(其中163万平方米正在办理有关手续)。在本年度经营安排中,计划增加1000万平方米左右的规划中项目资源。

  然而,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土地储备的上升,必然带来资本的沉淀,导致公司的引擎在巨大的土地成本压力下,运转低速。

  土地储备=企业实力增强?

  如果以公开获得土地为前提,为保持公司稳定经营,所持有的项目资源越少越好。业内普遍认同这是防范风险的原则。

  “稳定经营”意味着:项目资源可供利用时间在1到5年之间。而超过了5年的项目资源量,就可能导致长期风险和低周转。因为资产周转率将会因为资金的急速沉淀而急速下跌。

  按照总资产回报率(ROA)的计算方式,公司的总资产回报率由资产周转能力和利润率决定(ROA=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要提高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必须一方面提高销售收入;一方面减少企业资产的占用,加速资产周转。否则,利润率的提升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现在在一线城市,土地成本一般占到房地产项目成本的40%,这一比例仍将在接下来几年继续提升。这就意味着,每100元的生意,需要沉淀40元的资本。如果这40元需要沉淀5年时间,那就意味着需要花费200元的资本,做100元的生意。资产周转率就将低于0.5倍。如果地价今后上升到项目成本的60%,那么资产周转率更要降到0.33倍。

  一些上市公司去年的经营业绩已经初步印证了这一说法。

  按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计算,广州富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383倍左右;世茂房地产则为0.25倍左右。相比来看,在上市公司中资产周转速度较快的万科受限于年底增发,周转率也出现下降。虽然按照“平均总资产周转率”来看,万科勉强可以触线0.5,但是总资产周转率也仅为0.44倍,没有超过0.5。

  资产周转率的下跌,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出现。因为更多的土地储备就如同一块海绵,仍需要吸纳资金水分。

  例如作为暂居“地王”之位的广州富力,其2006年已经获得权益的土地储备面积为1789万平方米,这一数字足够该公司4到5年的发展。目前,该公司仍在继续办理662.1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的转让手续。从2006年业绩看来,该公司的总负债为180.73亿元,按照其总资产266亿元计算,该公司负债率已经达到接近68%。

  如果接下来仍需要支付其他的土地款项,是否会进一步提升广州富力的负债率,现在还很难定论。但是有一个例子可以作为类比:在世茂房地产上市之前,世茂实际控制人许荣茂曾表示,2006年上半年,世茂房地产的土地储备为1400万平方米,其中480万平方米土地已经获得土地使用证。未来3年,将用70亿元获取82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这一项平均需要花费20亿/年。

  套用许荣茂所作出的预算,平均每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需要耗费人民币85.3亿元左右。但是这些已经是过去获取的土地,也很难追溯是否每块土地都通过招拍挂获取,所以土地价格相对应该有一定优势。如果在今年之后,再要获取1000万土地储备,可想而知需要占用更大的资本。

  “业界落后的价值标准一直没有被修改。一个

开发商有无实力,就看有没有土地,只要有土地,股价就会上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说。

  他认为,这种评判标准是对于之前香港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延续。起源于之前很多地产商通过协议获得土地,继而可以获得丰厚的土地溢价。但是现在,随着土地市场的逐渐透明化与规范化,土地溢价逐渐降低,高价拿地、土地成本上升。根据土地储备来判断企业的实力的时代会逐渐逝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