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民工新春之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14:02 中国财经报

  新春伊始,返乡过年的农民工,带着故乡田野的气息,又回到城市。过去一年,他们在城市生活得怎样?今年又有什么新的打算?

  来建强 项开来

  福建是使用农民工的大省。记者近日到泉州、福州等农民工聚集地,与农民工拉家常,向他们了解新年愿望。

  盼平平安安、没灾没病

  “我最怕工伤,要是遇到狠心的老板,一辈子就完了”,来自重庆酉阳县的农民工刘鸿剑说。刘鸿剑的一个老乡2004年工伤后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现在还滞留在福建靠人推着轮椅乞讨为生。

  老乡的遭遇让刘鸿剑很伤心,“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我们,报纸电视也都在说关爱农民工,拖欠工资的少了,大厂的工作、住宿条件好起来了,但还是有小厂条件差。”

  在福州市仓山区一出租房,来自甘肃武都县的女工寇彩霞告诉记者,“我们出来挣再多的钱,一遇工伤就完了。”最让寇彩霞不放心的是她所在的仓山区一带,家连家,厂连厂,路很不好走。“都是小塑料厂,就在村子里,出来的路又窄,要是遇到火灾真不知往哪逃”。

  盼成为城里人

  在福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三楼服务大厅,记者遇到熊光辉,他填完一张“退保”申请单,拿到1000多元的退保金后,要到另一个城市碰运气。

  熊光辉说,他来自贵州省平塘县,今年25岁。18岁还未念完高中就出来打工,到过深圳、

东莞,再由汕头、厦门到福州,当过食品推销员、服装打板师、广告业务员等。

  熊光辉说,在福州,单位为他缴纳了一年多的社会

养老保险,当时觉得生活多了一层保障,对福州多了一些归属感。但当他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发现,他没法将养老保险账户转到另一个城市,只能选择获取账户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金额,顿时有些失落,原来自己仍未能成为城市的一分子。

  熊光辉说,他很了解身边的“新民工”,他们梦想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与父兄辈们的体验差异很大,尽管户口本上仍是农民,但多数人从未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他们想在城里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买房子,娶妻生子,真正融入城市。但因农村户口,他们中极少人能真正融入城市,多数人无能力在城里安居,又不甘心回到农村。

  盼子女享受公平教育

  13岁的刘云峰来自四川达州市,两年前随父母到福州,现在就读于福州市鼓楼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刘云峰学习成绩很好,期末考试门门功课优秀,但刘云峰的父亲从日记中知道儿子心事后很担心。“他担心读书差了,拖班级后腿,不受同学老师欢迎;考试考好了,又担心在班上评不上先进,很丢脸。”福州、厦门等地的公立学校近年来逐渐向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这些农民工子女步入学校后,很多人像刘云峰那样,在城里的学校念书“心事重重”。

  厦门大学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碧英教授认为,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就学难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取消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受益面窄,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时仍要交一笔借读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民工身份认定程序过于严格,即需要“三证”:农村户籍证明、在厦门的暂住证、合法务工证明。“三证”齐全,才能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免交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但由于不少农民工在厦门打工期间,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的

劳动合同或是无法提供社保缴交证明,农民工身份无法认定,随其进城的孩子就读公办学校的借读费也就无法减免。农民工子女就学难还体现在找不到合适的公办学校就读。

  盼提高收入

  四川省达县57岁的林银来在福州的建筑工地上做了5年泥水工,他告诉记者,平均每月有20天左右的活,一天报酬50元到80元不等。他现在单身在外打工,扣除各项日常开销,一年下来所剩不多。如果拖家带口出来,一个月1000多元根本无法在城里维持生活。

  林银来说,现在发工资倒是快了,就是觉得少了点,盼望着能涨点工资。现在城里人的工资涨了,物价也跟着涨,如果农民工打工的工资不涨一点,不仅在城里的生活负担会加重,也难有余钱寄回家。

  盼居住环境好一点

  工业发展了,劳动岗位增加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拓宽了门路,可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让农民工皱起了眉头。

  “这个厂主要冶炼铅和锌,排出的气体非常臭,吹到哪哪的水稻就死,村民菜也不敢吃,水也不敢喝。”三明市尤溪县七里村村民罗建国指着村里一家铅冶炼厂说:“环境问题关系到后代子孙。我们希望能还七里村一个好环境。”

  晋江市陈埭镇是全国有名的旅游鞋生产基地,本地人口8万,外来工有40万。在洋埭村一临时搭建的出租房内,住着50对农民工夫妇,每间屋就隔一层胶合板。记者看到,这里昏暗狭小的走道内满是做饭的炉子,门前的路面上脏水横流,垃圾随处可见。来自重庆开县的朱红兵,是房东雇来看管这片出租房的。老婆也来了,还带着2岁的儿子。

  朱红兵夫妇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当地能盖点廉价的出租房。“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年轻夫妻在这里打工,不能住集体宿舍,现在的出租房都是村民搭建的,既简陋又不安全,隔壁讲话都听得清楚,不小心着火了扑都扑不灭。”

  朱红兵的妻子小杨说,沿海工厂多但环境差,人们随便倒垃圾,吃不好也住不好。“过去很向往城里,可这里除了钱比老家好挣,其他的并不比老家强。我们就想有个好点的出租房,有便宜点的托儿所,周围环境好一点,我们打工的心情会舒坦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