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以农为本 农以种为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 11:54 中国财经报

  从中央财政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到国务院下达种业体制改革的通知,从焦点访谈爆出“河北惊人假种案”到“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的成功发射,从郑单958横扫玉米种子市场到中国种业五十强的新鲜出炉……中国的种业在希望和烦恼中又迎来新的成长

  董菁菁

  种子业是现代农业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记者从中国种子协会了解到,我国常年农业用种量高达125亿公斤,潜在市场约为800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

  回首2006,从中央财政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到国务院下达种业体制改革的通知,从

焦点访谈爆出“河北惊人假种案”到“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的成功发射,从郑单958横扫玉米种子市场到中国种业五十强的新鲜出炉……中国的种业在希望和烦恼中又迎来新的成长。

  近两年,外资企业借国内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针对国内种子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现状,纷纷扩大对华业务。

  面对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经济体制变革所产生的多重压力,未来几年,中国种子业将何去何从?国内的种子企业该如何应对挑战?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子专家佟屏亚教授。

  优化种质是当务之急

  种子是丰收之源,是固国之本。“种子是粮食生产中最关键的生产资料,优化种质对于提高粮食生产力至关重要。”佟屏亚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品质的粮食产品结构,已远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解决粮食产品的品质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据介绍,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水稻、玉米、小麦三种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基本格局。其中水稻杂交种和常规种各占一半;玉米以杂交种为主,占总量的75%;小麦则绝大部分是常规种,全国仅有极小面积的杂交种试种。

  佟屏亚坦言,由于过去我国粮食长期短缺所形成的惯性,产量成为衡量种子品质优劣的惟一标准。这使得在培育和推广上述种子品种时,提高产量成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甚至不去考虑种植成本。殊不知,有些品种尽管实现了高产,但由于品质不好,价格偏低;有的由于抗逆性差,病虫害防治、田间除草成本较高,导致增产不增收、高产不高效的情况时有发生。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种子的生产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指导,种子生产的关键环节基本上完全由农民来完成,种子部门仅对其进行简单的筛选和包装,即对外出售。这些都导致中国商品种子质量问题严重,突出表现为种子纯度不够、净度不达标等,加之储藏条件较差,种子发芽率也常常受到影响。这些状况不仅制约了种子产业的发展,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科技创新担重任

  2006年9月26日,是一个令人激动的的日子。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返回的农作物种子交接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的研制、发射和回收工作圆满结束,航天育种工程已迈入地面选育阶段。科学家们兴奋地说,“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育种技术乃至空间生物产业,对于继续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追溯历史,可以说农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农业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种子改良史。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每一次品种的改良都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升级。

  佟屏亚认为,与国际种业相比,我国的种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弱,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下,就更要正视现实,坚持在发展过程中以科技带动产品的更新换代,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传统品种的选育制种上,我们有着明显优势。因此,着力做大传统当家品种,是当前我国制种业最切实可行的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1999年4月23日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鄄OV)以来,农业部就先后发布了六批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使受保护的属、种达到62个,为越来越多的育种者提供了保护空间和公平竞争的平台。截至2006年11月30日,农业部共受理品种权申请3691件,授予品种权899件。其中,两优培九、农大108、郑麦9023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迅速得到种业企业的青睐,大大缩短了种子的商品化周期,加速了优良种子的产业化进程。

  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鼓舞了育种人员的积极性,为农民增产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据农业部对500个授权品种和申请品种的统计显示,其累计推广面积已达6.4亿亩,增产粮食563.2亿公斤,新增社会效益223.7亿元。

  做大做强迎接挑战

  2006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要求所有国有种子公司必须在2007年6月底之前全部实现政企脱钩。这是种子行业的一件大事。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今年,种子行业最大的变化将来自国有种子公司政企脱钩。这项改革将涉及每一个县市,使大批国有种子公司改制、关闭,许多职工转岗……而最重要的是,将消减种业市场的地方保护和不公平竞争,给种业市场带来新的秩序。

  “种子业是选育、生产、推广、销售多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但目前种子行业的科技资源和生产经营相互脱节,育种研究优势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明显制约了我国新品种选育、推广及产业化的速度,也成为我国种子公司核心

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对于我国种子企业的未来发展,佟屏亚深有感触地说,“要把发展农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只有真正掌握了制种的核心技术,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的种子产业才能拥有竞争力。”

  考虑到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种子业仍以分散的、小规模区域自给性经营为主,因为缺少必要的竞争,导致种子公司在生产、管理、经营上的惰性等特点。佟屏亚建议,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努力支持植物育种和种子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鼓励企业向育种、种子生产和加工领域增加投入,努力提高我国的种子加工水平和营销水平,提高我国种业的国际化水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