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贸易顺差对就业帮助有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04:17 中华工商时报

  专家建议外汇政策与外贸政策相适应

  一直以促进出口为主要任务的商务部,在2007年里可能将以减少国际收支双顺差为头等大事。前不久官方披露的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为1774.7亿美元,吸引FDI为694.68亿美元,两者相加近2500亿美元。快速增长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那些从事经济形势预测与分析的专家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日前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召开的“2007年:股市、汇率、经济走势”研讨会上,几年来一直以投资过热为核心的老话题,开始变为国际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过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拉动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在2007年里,投资和消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增长。2007年,对中国经济影响比较大的是国际收支失衡。

  “2006年,我国对外出口不降反升,高达1774.7亿,出乎所有经济学家的意料。2007年,如果商务部不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出口贸易可能会突破2000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认为,2500亿美元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从而使基础钞票不断增多。基础钞票的增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我们的商品供应量很大,但这些基础钞票必然会冲到股市和

房地产市场中,从而引起股市和房地产业泡沫的出现。

  魏杰认为,要减少外汇储备不让外汇再增加,就要减少出口和外资进来,但这势必会影响到就业问题。我们现在的贸易顺差对GDP的贡献是37%,这背后是3000万的就业机会。如果对出口压的太狠,会造成大规模的失业。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此持不同的观点:“贸易顺差对我们就业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美国贸易局和我们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做过一项同样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即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中,有30%是我们的附加值,譬如说,1770亿贸易顺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他们因为有专利等等原因,拿走了30%的利润。”

  魏杰认为,应该动用外汇储备,因为外汇储备有两个特点:一是谁用都可以,但必须用人民币买。二是要花就花在国外,中国国内不能流通。

  这两个特点涉及到一个问题,魏杰说,就是中国能不能放开外汇统制,实行自由的外汇政策。我们现在控制的外汇政策和自由的贸易政策是不对应的,应改革我们的外汇政策,实现二者的相对应。

  “我讲的自由外汇政策并不是简单的自由

汇率政策。外汇政策包括两个方面:自由交易和自由价格。中国现在是既不能自由交易,价格也是不动的。我们曾做了17个国家关于自由贸易和自由外汇相对应的分析,结果发现,凡是不搞外汇政策的国家好像是为了保护本国,但结果都很惨。日本当年是一个出口大国,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但它的外汇政策是与之相背的。现在日本的学者认为,这两个制度一定要对应,要不就不搞自由贸易,要搞自由贸易就要实行自由外汇政策。当然,这并不是说国家就没有调控了,调控是在汇率方面,但制度上应该是对应的。”

  李稻葵说,长期以来,中国的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一直不对称,这导致我们的金融体制非常的脆弱。2007年,很有可能是我们实现新的增长模式的转折年,有关部门会力图减少收支不平衡,包括调整各种贸易政策。(24C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