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复兴(8)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15:31 经济视点报 | |||||||||
【专家建言·Ⅰ】 河南地下蕴藏的巨大文化资源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积累,一旦转化成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资本,就会在现有的中国文化产业版图上异军突起,进而影响中国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文化版图的变化。
文化新河南:永不消逝的“东京梦华” □胡惠林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河南时,明确提出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 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着近亿人口的河南能不能崛起,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目标能否实现。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制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战略的全部价值。 作为中华文化版图形成的核心地带,从轩辕黄帝开中华人文之始,一直到北宋,河南始终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其独特性和文化资源构造的完整性、丰富性在国内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为河南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历史文化条件。 郑州是商王朝第一个国都所在地,开封是七朝古都,以宋文化为盛,而九朝古都洛阳则以北魏时期的佛教文化和大唐文化闻名于世。郑汴洛一旦形成统一的文化大市场,形成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共同体,其所爆发出来的文化能量是无法估量的。 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资料显示,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原地区就是我国文化市场最发达和繁荣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古代文化产业形态最为丰富的地区。 作为我国城市形态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市民形态和文化市场形态发源的核心地带,良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经济意识为今天的河南发展文化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文化生态基础。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先从繁荣文化市场开始,而河南有近1亿的人口,文化消费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潜在文化市场之一。此外,河南还聚集了大批人才;地处中部,在全国起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作用……这些文化、区位、市场、人才优势作为文化能量,一旦被重新激活,曾经表现过的中原文化能源辐射全国的昔日辉煌就将再现。 如今,这一苗头已经开始实现。这一两年来,《风中少林》、《程婴救孤》,郑州的小小说等在全国影响很大,文学、出版豫军势头不小。 但这绝不是河南文化产业的全部,其潜力还十分广阔。对于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河南来说,要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文艺的复兴,而是新文化再造。 据中国经济景气中心预测,未来10到20年,全国经济格局的走向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合作与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文化产业发展将出现全新的局面。 文化产业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功能,如杭州把自己定位为“休闲之都”,大连定位于“中国服装之都”,上海定位于“创意之都”,这也对中原城市群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 过去河南曾创造了文化的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们不仅要继承,还要创新,共同创造文化新河南。 在这一点上,河南人必须全面思想解放,有自信。毕竟,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版图形成过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缔造力量,今天河南的地下文物就是一个有力的见证。只是在近现代以后,河南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在文化上的辐射力才慢慢被沿海发达的工业文化和城市文明所取代。 这并不等于说河南的文化或者说河南的文化产业没有发展空间和再创造的余地,恰恰相反,河南地下蕴藏的巨大文化资源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积累,一旦转化成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资本,就会在现有的中国文化产业版图上异军突起,进而影响中国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文化版图的变化。 这个影响有多大,过程有多久,关键取决于河南省的高层决策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和发挥全省人民在文化创造性上所爆发出来的能量。 历史可以证明,中原要么不创造历史,一旦创造,就是一段辉煌的历史。被充分激活的郑州,将领跑中原大地、带动中原,改变中国文化产业版图,进入文化能源“大爆炸”时代。 “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不仅是开封的繁荣景象,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依据:中原曾经有过世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标志了中原文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它也为今天中原文化产业的战略性崛起,提供了一个永不消逝的“东京梦华”。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