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文化复兴(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15:31 经济视点报

  【思维觉醒·Ⅲ】

  后发先至 文化强省

  2006年,河南省文化事件异彩纷呈,文化产业在经济产业中的比重已占到了一定的分量,成为全国9个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快的省份之一。

  11月召开的河南省八次党代会上,第一次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针对文化强省,如何实现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体制创新、艺术创新和运营方式创新,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2月25日,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庚香接受了《经济视点报》采访。

  □经济视点报主笔 刘金松

  文化辨证观

  经济视点报:2006年,河南涌现出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文化事件,如新郑祭祖大典、商丘文化节、安阳殷墟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你如何看待河南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热潮?

  李庚香:中原文化除了积淀丰富外,还具有历史悠久的一面。在北宋以前,很多时候中原文化就是中国的根文化和干文化。可以说,它对我们周边的地域文化、包括沿海等地的客家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汉族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

  新郑祭祖大典、商丘文化节、安阳殷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的举办,首先是传播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展示了其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其次是聚集了人气,对推动河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视点报:如何看待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李庚香: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先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如果不能现代化,则极有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

  例如,西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离不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国近代的发展则离不开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古希腊、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复杂的。

  另外,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日本资源比较困乏,但却是经济大国;深圳只有移民文化,现在却是一个文化产业大市。

  经济视点报:我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通过整合,把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我们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李庚香:这一资源是我们传承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大资源,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围绕这些资源,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例如,徐光春书记倡导的“河南文化遗产日”,我们开放了6个城市、26家文物单位,当时有400万人参加,带动了河南的文化旅游热,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最近,我们采用“政府倡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出了“一卡游河南”活动,50元可以不限次地畅游河南的50多个景点,非常受欢迎。

  强省跨越

  经济视点报:河南提出了“文化强省”的目标,这对河南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李庚香:2005年,中央确立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我认为中部崛起与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不同,中部在文化资源方面有着很大优势。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但还是一个文化大省,但文化牌没有打好。十六大以来,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一个新起点,也面临着一个新的临界点,与其他省份的区域竞争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这一比较优势,提升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使河南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经济视点报:“文化强省”的标准是什么?

  李庚香:我们的文化强省的建设,是有不少指标要求的,像人均文化事业费的投入,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精品在全国的美誉度,文化名人在全国的知名度,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和活力等。

  现在,河南省已经制定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

  格局之变

  经济视点报:河南目前的文化产业是一种怎样的格局?

  李庚香:这些年,我分管文化产业工作。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走出一条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河南发展文化产业,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于沿海发达地区,它必须依托文化资源丰富和人力资源丰富这两大优势。

  因此,与全国将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不同,我们结合河南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传统文化产业、社会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三大产业,作为河南的文化产业布局。

  传统文化产业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社会文化产业是指与旅游、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结合形成的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则是指传媒业、动漫产业、广告会展产业、游戏软件产业等。

  经济视点报:这体现在微观操作层面是不是也会有所不同?

  李庚香:具体地说,我们主要采用“3+1”的模式。

  一是与媒体结合。我们做了《文化河南——中原列传》,已经在河南卫视播出,图书和音像制品也已经推向市场。借用电视手段,如此大规模系统地整理河南文化,在全国当属首家。

  二是与旅游结合。我们推出了文化旅游“一卡通”,登封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也属于文化旅游项目。

  三是与社会资本结合。是指要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扩大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量。

  当然,根据情况的需要,今后我们还会采用“1+N”的模式。

  经济视点报:河南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李庚香:从2003年河南文化产业起步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5年,我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百亿,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跻身于全国前九位,被文化部誉为“后发先至”,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

  但从总体上判断,河南和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3~5年的差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要转变文化理念,在河南营造创新文化、创业文化、和谐文化等先进文化,培育新的中原文化精神;第二,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为建设河南“新文化”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加大投入,为发展文化事业提供资金支持;第四,加快人才培养;第五、落实配套政策,实现政策创新,以政策杠杆撬动文化强省建设,赢得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