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苏商:在沉默与困惑中崛起(1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3:16 中华工商时报

  今天的江苏商人,在“去官化”的过程中磨砺出独立性,以至形成一个商业社会的任务就显得尤为紧迫。

  如今,随着江苏省把“富民优先”纳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老一代江苏企业家即将谢幕,在如今的江苏商人身上,已经看出了这种转变,可以说新的江苏老板阶层正在形成之中。“江苏企业家处于一种艰难的自我突破和提升转换的过程中。”江苏省经济学会秘书长吴先满认为,整个江苏企业家队伍正在进行新老交替,当然由于传统积淀的过深,这一过程也进行得颇为艰难,“10年、20年,想完成这种转变是十分艰难的。”

  然而,我们在走访的企业家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现象:不少老板已经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比如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他善意“拒绝”了来自人大、政协的“邀请”,而是安心做他的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北大学管理专业的兼职教授。

  谈到与政府关系这一企业无法回避的关系,吕勇表示企业的本分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业务,一定要和政府保持独立的关系。“不是所有的领导一定要得到你的好处才行,那是一种难以平衡的、危险的做法。”吕勇说,“政府其实更需要企业多给老百姓做事情。”

  企业家意识的觉醒以及市民社会的趋于形成,一些企业正在进入很多原来对他们封闭的领域:黄丽泰的利安达集团已经陆续进入市政燃气领域,成为整个江阴市、靖江市

天然气管道的供应者。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苏南社会的乡绅自治传统。其实,自南朝以来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开始,江苏就有较为成熟的社会自治,苏州商会曾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商会组织,近代每当政府破产时,无锡的企业家集团也曾多次走到前台,成为
城市建设
和管理的主角。

  “民营企业能不能走得远,关键还在于对企业价值的认识。”不止一个企业家对记者表示,他们一直考虑:企业何以存在?是赚钱吗?如果是,那赚钱又是为了什么呢?在吕勇的办公桌前,挂着爱因斯坦的《我的信仰》:“每个人在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停留,目的何在却无从所知,尽管有时自己偶有所感……人,其实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依靠别人的劳动,所以我必须以同样的努力来报偿我所领受的东西。”

  谈到企业的传承,基金会是他们口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语,不少老板告诉记者,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把它交还给社会,而家人控股只维持在保障基本生活的水平。(15I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