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苏商:在沉默与困惑中崛起(9)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3:16 中华工商时报

  同时,苏商也许是本土情结最重的一个群体。一个绝不能仅仅解释为巧合的现象是,记者接触的老板中,几乎每一个都是在本地创业,南京人在南京创业,无锡人也很少到南通去,像江阴还有很多“企业家村官”。一种比较可信的解释是江苏一马平川,所以人们安居本土,小富即安;浙江山多地少,人士多外出闯荡。江苏多是离土不离乡的苏南模式,而浙江人则是从国内闯到国外,到处开拓。

  如果说浙江人是“行商”,那么江苏人可谓典型的“坐商”。从传统上看,他们视出门在外为畏途,即使企业的名字也不愿意忘“本”———比如“苏宁”和“苏果”。但现代社会的商业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坐商”往往“坐”失良机,“行商”则可以“鹏”行千里。

  新苏商阶层的崛起

  32岁的若航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勇,在做着一件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他所在的若航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南京的郊区建设直升机停机坪,并准备扩展到整个

长三角地区。他告诉记者,等整个网络完成了,南京的脑肿瘤病人可以坐着直升机直接到达上海瑞金
医院
的停机坪。

  在江苏采访,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并不多见,记者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秩序感。拿做生意来讲,江苏人不同于温州人,温州人经商意识是渗透到骨子里的,即使是一个谋生计的小贩,他们也觉得自己是在经商。而在浸淫传统文化过深的江苏商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柔顺意

  识,自我表达和张扬的还不够。

  观察江苏地图,长江、大运河及其水系纵横阡陌,贯穿整个江苏,苏南更是一片水乡。可以说,江苏的历史就是一部水与人的历史,江苏的文化也是一种典型而纯粹的水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与开拓意识较强、狂飚突进的海洋水文化(以温州为代表)又有所不同,这是一种内陆水文化,传统深厚,温柔敦厚。

  有学者就认为,水利之需成为中国官僚政治深厚的滥觞。李约瑟博士就认为,政府为了维护灌溉体系的需要,抑制了当地私有阶级的发展,灌溉、航运、抗洪与政权扩张结合在一起,助长了集权政治。由于江苏的水利发达和物产丰富,恰恰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兴修水利工程和提供粮食、赋税的主要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江苏人的柔顺意识。

  历史上,江苏又是一个王气不足,而文气氤氲的地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南京城虽然身为十朝古都,但它充当国都的时代,几乎都是分裂的时代,惟一在明代做过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国都,却只做了53年就迁都北京。每一个王朝都在短短的期间内发生令人扼腕的悲剧以及因此带来忧伤、无奈的陈梁遗风,体现在江苏人身上是一种制度之美,而创新精神有所不足,独立意识更显得薄弱。

  凡此种种,表现在江苏商人身上,他们是一群独立意识相对薄弱的群体,对政府的依附性一直比较强,独立的企业家队伍始终难以形成。过去的乡镇企业家队伍“干部化”,搞企业是为了捞政绩、谋位子就是明证。记者每到一地,当地政府的大楼无一不是最气派森严的,这也是等级秩序观念的残留。江苏人还保留着一种传统的意识,习惯每干一件事先去“找市长”,而不是去“找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