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苏商:在沉默与困惑中崛起(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3:16 中华工商时报

  由于乡镇企业采用的是传统体制下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因乡镇企业蜕变而成的江苏民营经济,继承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家产”,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染上了惰性。

  谈及此,就不能绕开“苏南模式”为代表的江苏经济与“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浙江经济之间的比较,这一比较几乎贯穿整个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直到最近两年才渐渐平息。在相对更长的时间内,江苏经济仗着自己块头大,一度领全国风气之先,而浙江人一直不声不响,以草根式的民间创业默默应对。

  其争论的核心,无非是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的较量。孔子说吴人“狷而不狂”,也就是有所不为的意思,而江苏的政府可从来都是热情高涨。过去“村村办厂”的乡镇企业,政府是惟一的出资主体,垄断了经济发展的资源。而后来乡镇企业纷纷改制以后,政府便把热情投入到招商引资上。在江苏很多地方,招商成了不少党政一把手最主要的工作。后来这种模式的弊端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只长骨头不长肉”———社会财富分配过分向资本、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倾斜,而普通民众难以分享。

  后来,江苏人最终发现浙江人其实过得更实惠。他们从那场弥漫着口水硝烟的争论中醒来,他们普遍认为现在是“全民创业”的时代了,“不要再争论了”。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任懿奇的话值得玩味:“‘苏南模式’终结的同时,又孕育着新的经济形态的新生,而这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已经很难用一种框框去定义了。”

  如今走在江苏大地上,的确发现各地可以说是各走各的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漫步在十朝古都南京感受新苏商精神的觉醒,还是徜徉在无锡利安达集团感受江阴人的富庶和惬意,无论是在南通叠石桥家纺城为当地草根式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叫好,还是面对外资拉动式的苏州工业园的一丝担忧,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当地特有的经济张力,历久弥新。

  尤其让人嗅到一丝新意的是南通。和南京、苏州、无锡相比,南通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城市,沿江的吊车、遍布全市的厂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的珠三角、90年代的浦东。而真正让记者兴奋的是这里形成了浓厚的,以民间自发创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在中国最大的家纺产品中心海门叠石桥家纺城,来自温州、河南等地的家纺生产、加工商都汇聚于此,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浙江民间草根式的活力。南通曾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地,早在100年前,中国民营经济的先驱张謇就创办了近代最早、最大的民营企业大生集团,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如今,南通市人民政府又提出了打造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口号。

  有意思的是,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曾在谈话中对南通官员暗示“南通要做江苏的温州”,对此,南通市政府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赵有发处长明确地告诉记者,“南通的目标,就是温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