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苏商:在沉默与困惑中崛起(3)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3:16 中华工商时报
三足鼎立下的民营经济:呼唤公平 每个外乡人从南京大桥上经过时,都会被分布在长江两岸的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超大型国有企业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它们彰显了江苏国有企业的精壮筋骨。目前,江苏仍然是一个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省份,2005年国有集体经济比重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2.2%,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在1/4以上。 究其原因,历史上的江苏就有强势政府的背景。自古以来,江苏就是一片富庶之地,江南才子唐伯虎就曾形容这里“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由于身为皇家粮仓、鱼米之乡,这里历来统治严、压迫深,赋税长期十分苛重,这形成了江苏特别浓厚的官场文化,商人对于政府的依附特别强。新中国成立以后,江苏自然不再作为统治阶级剥削的工具,而良好的工业基础还是使很多目前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央企设立在江苏省。数量众多的国企员工,使得江苏人今天谈起国有企业来,还是有一种情结。 而外资经济在江苏也同样风光。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国际资本在中国最为青睐的地区。根据最新的统计,2005年江苏FDI(国际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6.48%,高出全国比例近一倍。外资对于全省经济的贡献,也经常在三种资本中高居第一,如2005年江苏省经济总量增长14.5个百分点,而外资就贡献了其中6个百分点,高于公有制的3.6和个体私营经济的4.9(如下表)。普遍令江苏民营企业感到不满的是外资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公平已经是压力挑战,何况现在向外资倾斜的优惠那么多?” 10月30日出版的《江苏经济学通讯》上,刊登了《提高江苏经济国际化水平研究》的专题,这一得到省长梁保华批示交办的研究课题,主要内容是建议江苏省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韩国经济国际化的启示,提高江苏省的出口层次。文中写到,从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模式及外向度上观察,江苏和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江苏的出口能力和规模只达到韩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而且还没有达到当时韩国的产业竞争力水平。 将韩国与江苏进行对比,而韩国是一个外向程度很高,并且政府推动力很强的经济模式,这是否意味着江苏省政府对外资的“偏爱”将一如既往?会对民营企业产生新的挤压?江苏省经济学会秘书长吴先满表示,这只是学术观点,不能代表政府的态度,倒是韩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应该学习,江苏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水平,从制造业基地变成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民营企业应该寻找江苏产业升级过程中带来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简单地重走草根式民营经济发展之路。”吴先满表示。 与强劲国有经济和来势汹汹的外资经济之间反复的交融,有形的和无形的撞击,磨砺出如今的江苏民营经济。应该说它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是比较大的,起码留给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可能像浙江那样可以任意纵横捭阖。江苏人自己对此也有客观的看待。弊端不言自明,从短期看这对民营经济形成了挤压和抑制;若是置于一个较长的时期看,客观上也拉动了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外资企业进入以后,形成了很多新的产业链,这给民营企业带来很大的活动空间,这帮助很多企业完成了其原始积累的过程。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