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苏商:在沉默与困惑中崛起(8)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3:16 中华工商时报

  苏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精打细算。据说很多工业园之所以选在苏州,就是因为比起很多地方心中无数、不着边际的许诺,苏州人的精打细算更让人放心。

  江苏人的这种“精打细算”,这在当地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根源———小国寡民、小桥流水、小家碧玉、江南小调……如果表现极端了,还可以是“小家子气”,闯劲儿不够。

  无论南京还是无锡,几乎找不到一条像北方城市那样可以并行八九辆汽车的大道,而每条街都十分精致、错落有致。观察街头的商业环境也很有意思,这里的大多数街道两旁,也少有大中型的商厦,而是小店林立,甚至还有专门修理钢笔拉链的小作坊。他们默默地、很安静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意,极有秩序性。

  精打细算也体现为一种精致。江苏人不仅重视内容,也同样重视形式,这从他们的饮食中也可以感受到。南京人爱吃小笼包,这个小笼包和上海的小笼包不一样,里面含有丰富的汁液,吃法也有讲究,叫“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江苏人的这些文化特质固然具有审美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制约苏商发展的因素。有老板感慨苏商“最大的优点是谨慎,最大的缺点是太谨慎!”

  由于苏商精于算计,太过务实,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很多规则意识和条条框框。该防范的防范,不该防范的也防范,所以苏商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自顾自”,抱团意识薄弱,团队合作少。这也可以成为解释苏商为什么轻视贸易而重视实业的一个原因。

  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团队精神的不足使苏商的决策风险无法分担和稀释,也就制约了企业从长计议,做出宏大决策,江苏企业做的多是“一锤子买卖”。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苏商之间过分的算计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普遍降低,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合作意识。

  一位老板说的更实在:“苏商如果能够互相合作的话,严介和几百万的债务就不是问题了。”

  2004年6月,江苏远东集团、雨润集团、红豆集团、月星集团、一德集团、利安达集团等江苏6家民企巨头签约成立了“江苏投资联盟”,意在组建航母舰队联合出海,但后来不了了之。南京市恒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同时又是南京市汽车商会副会长的汪志祥告诉记者,江苏大企业之间彼此“太熟悉了”,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取对方之长,而是担心对方之短,惧怕对方把风险转嫁到自己身上来,所以合作得小心翼翼。而中小企业又没有人牵头,大鳄也不愿与中小企业为伍,所以大多数江苏企业只能单打独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