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18:52 赢周刊 | |||||||||
中国企业的下坡路来了 中国经济的高峰期已经过去,这在两个方面有明显的体现。第一,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二,如果分析利润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可以做分配关系的话。这样一个转折意义,在未来两年之内,计划对于全国工业企业增长率来讲,会明显高于市场增长率。对于企业利润来讲,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全部利润分解为两部分,我们用一个指标来说明企业的份额,
银行金融业体制改革至关重要 我们国家银行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去年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建行和交行都已经上市,今年中国银行还有中国工商银行也要搞海外上市。做到这一步实际上我们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国家金融开放的程度和日本比,实际上我们采取的是比较高瞻性的,这方面对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非常大。因为大家谈所谓的比较均衡的经济增长,要尽量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尽量减少对投资的依赖。消费这方面如果没有银行有效的介入中小企业和介入个人的信贷,这方面的行为不充分发展的话,很难谈到由消费者拉动经济型的增长。大多的亚洲国家,都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实际上从全球来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最典型的是美国。世界信用市场和资本运作程度非常深,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所谓的消费拉动经济型。在这一点,我们认为中国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走出了这一步以后,银行金融体制可能对我们国家金融增长所造成的风险会大大地降低。这个也配合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环境已经跨出重要的一步。重要的意义在哪里呢?大家知道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大股东可以得到小股东30%、40%的赔偿及股权向市场的一种转换,要从这种角度去理解股权分置改革。这是一个过程,会鼓励订购、鼓励兼并、鼓励产业重组,这个对经济发展是非常正面的一个影响。从这种角度来讲资本市场应该表现的比去年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国家资本市场金融体制各方面会逐渐地更好地跟宏观经济的表现来配合,所以我们把银行体制、金融市场的风险放到最后面。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环境比去年更好,中国经济仍然能保持长久的增长,对风险的预期比实际要好得多。 产能过剩在于内部人无约束 影响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背后也是有深刻的体制问题的。产能过剩不光是短期内发改委通过政府手段控制的,更重要的是经营体制改革相对而言比较落后而导致的。原因何在?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追求政绩的初衷;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我们企业投资的行为不合理性。不合理性一方面没有受到来自于外部投资者的限制,包括银行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公司治理结构落后导致的。如果我们看一下公司资产数据的话,主要来源不是银行,主要是来源于企业游资。为什么企业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游离投资呢?在外资企业里面,是要征求外部投资者的意见的。在我们的企业里面,企业内部人、企业经理人员并没有征求外部投资者的意愿。所以大部分的投资并没有返还给投资者。我们一元钱附加值的分配资本所得比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比重,它们一般是25%~40%。从上面来讲,不光是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运作要改进;另一方面我们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改革,要形成对企业内部人投资的约束机制。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退出的问题。在一个正常的、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利润不足的情况,很自然应该经过产业的调整和整合,会出让给利润比较好的企业。要达到企业整合,要达到企业控制权的转让,这也需要一系列的资本市场相关的政策和体制来配合。这也是反映了金融体制改革的落后,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原因。 利率还存在上调空间吗 前一段过度的投资造成产能过剩。但是有一个观点,产能不等于产量,如果需求没那么大的话,你把产能过度的释放出来,真正会造成供大于求,造成价格的下降。但是你不释放它们,你控制它们,从需求来适应,所以产能过剩并不可怕,有积极的货币政策,这些才会真正的造成通货紧缩。目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存在价格上调的问题,从今年的趋势来看,向上调整的可能性非常大。利率是控制过度投资,控制过度产能释放出来的问题的最好手段。包括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都要防止为过度产能来埋单。利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向上调整的空间。关于利率的市场化,在中国的货币市场上,对货币利率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公共关系影响着货币市场的利率变化。但是在银行这个角度是不够的。因为长期固定的利率,长期不变的环境,银行确实对货币政策利率的调控和反应非常不敏感。特别是2006年底,我们对银行的控制,核心的竞争力非常重要,所以利率市场化非常重要,应该怎么帮助和培养银行体系能够用市场化的框架来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