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民营财团梦碎 曼哈顿项目中的风雨飘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11:44 《产权市场》 | |||||||||
撰文/周忠 从成立之初便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家民营财团中瑞财团,再次因为地款问题被推到了浪尖风口。 10月25日,温州市政府有关官员向记者透露,中瑞财团曾经向温州市政府提出请求,
同日,温州市招投标中心一位官员向记者证实,中瑞财团并未如期将曼哈顿项目最后的约8亿元地款交纳。 刚从借着地款延期机会,通过金信信托公司进行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3.2亿元。终于从被广泛质疑的资金链问题中解脱出来的中瑞财团,又变得微妙起来。 内忧外患齐至之时,中瑞财团平均股份、平均表决等松散式产权组合,使得公司进退两难。 只注重项目,不注重内部结构,尚未建立决策机制、操作机制,运作模式也没有成型的中瑞财团,在曼哈顿项目困境中风雨飘摇。 失策 用“鸡肋”来形容中瑞-曼哈顿项目在9大股东心中的地位,已经毫不过分了。 中瑞财团请求退地实属被迫。 2004年11月8日,中瑞财团在温州江滨路造船厂的土地拍卖会上,以15.3333亿元夺得标的,比7.7亿元的招标起始价高出近1倍,刷新了温州国有土地出让的成交价纪录。 中瑞称,该项目旨在建造温州“第一样板工程”,打造温州高标准的“城市客厅”。据此理解,可以说这也是中瑞成立以来,进入实质性运作的“形象工程”。 地款分3期交纳,第一次交25%,领取25%的土地证,并以此抵押,获得第二次地款。根据与温州市政府签的合同规定,中瑞只要交足两期便可领取预售证。 但是,中瑞到今天,也只拿到了25%的土地证,第二期的土地证悬空,施工许可证更没办法到手,因此,中瑞日前宣称的下月开工恐难实现。 2005年5月8日,中瑞却没有如约缴纳规定的二期土地购买款项、并向温州市政府提出延期交纳。经温州市市长批示,延期至7月8日。 时至9月8日,中瑞还欠约8亿元地款未交。 而中瑞要求付款延期之时,抑制房价上涨的呼声正袭卷全国。在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2004年房价急升18.8%的广东,三、四月全省商品房均价为346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10.55%。直到截稿,全国大部分城市均不同程度地下调了房价,不少炒房者被牢牢套住。 据了解,中瑞财团在进行项目投资之前的确做过调查,举行过两次市民征询会,有不少富豪表示会购买高档住所。那个时期,温州市区的房屋完全是卖方市场,房屋一级市场筹码完全被锁定,根本无法从公开的渠道买到房子。 但目前,温州已经有大量的住房,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找不到买家。而与此同时,却有数量惊人的市民买不起房子。 事实上,曼哈顿项目确实成了温州房地产的风向标,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等待,该项目的最后结果,才决定下一步动作。而当地人,则已经开始用“空中楼阁”来戏称了。 如今,“该块地皮最多价值10亿,政府又怎么会同意退地呢?”一位当地房地产老板在与记者闲聊时透露。 “中瑞-曼哈顿项目,无疑是关乎中瑞存在与否的决定性筹码。”上述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用“鸡肋”来形容该项目,在9大股东心中的地位,已经毫不过分了,“如果继续,肯定没赚头,而且预亏风险很大;可是放弃的话,也许就代表放弃今后的项目,甚至是放弃中瑞。” 显然,中瑞请求退地,已经选择要放弃。 散伙? 由于曼哈顿项目影响甚大,当初与中瑞达成信贷默契的温州当地银行也在最近改变了策略,对其所有股东超过100万元的贷款都设置了障碍。 众所周知,自“新建温州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温州鹿城环保污水处理”、“与世界500强法国欧尚集团的合作”等投资项目因各种各样的影响而偃旗息鼓,以及组建民营银行、通过房地产信托融资受阻,中瑞财团几乎失去了其原有的所有光辉。 不仅如此,有温州当地的消息人士,凭借对其股东的了解认为,“虽然它每个股东,都有能力筹集到几亿元的资金,但房地产新政实施之后,谁也不愿意去做只赔不赚的项目。所以,中瑞-曼哈顿最终虎头蛇尾,并非没有可能,以往的合力甚至都会全部溃散。” “他们都是亿万身价的老板,怎么会连3.83亿元的资金都要去募集?”上述消息人士深表质疑。 然而,曾几何时,股东合力正是中瑞手中的一张王牌,也是中瑞得以放言,“随时可以调动百亿资金”的保障。 的确,神力集团、奥康集团、法派集团、泰力实业、国光房产、远洋眼镜、耀华电器、星际实业以及新雅投资,都是走在前列的温州民营企业。这从其所有股东都是市以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可见一斑,何况背后还有温州上亿的民间资金。 在国家宏观调控、银根收紧之前,中瑞有此豪气不足为奇,而且有足够的实力筹集15亿地款。 按照接近中瑞股东的当地人士的逻辑推理,如今并不是能否筹集到这8亿的问题,已经转变为是否值得的考虑了。 中瑞的困境,并未就此结束。 此前,中瑞财团董事长郑胜涛向记者表示,并没有放弃中瑞成立之初制定的搭建金融平台的计划,但“要看条件是否成熟”。 但事实上,由于曼哈顿项目影响甚大,当初与中瑞达成信贷默契的温州当地银行也在最近改变了策略,对其所有股东超过100万的贷款都设置了障碍。 各大股东抽身不果,中瑞财团其实已经风雨飘摇。 致命“平均” “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做金融或收购上市公司的失败居多。真正有头脑的民营企业家是不会轻易涉足金融这个行业的,娃哈哈的宗庆后、正泰集团的南存辉,他们为什么不参加温州财团?” 几大项目无疾而终,金融梦想逐渐破灭,加上首任总裁杨新泉离奇卸任,留下诸多猜测。 而相对低调得很多的中驰财团,也遭遇同样尴尬,执行总裁王绍庭,2004年6月26日,空降温州就任,但一周后就退意萌生。8月18日办妥手续悄然离开。尚未过完试用期,已在深圳一家跨国公司担任CEO。高调上任和悄然撤退同样迅速。 中驰至今仍没有举行挂牌仪式。 2002年由9个家族地产巨头成立的江苏地产民企“联合舰队”,2004年因为增资所带来的部分股东股权稀释问题,原来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被彻底打破。最后,江苏的首个民企“联合舰队”走上了内讧之路。 但各方并没有因此而热情减退。 6月15日,6家江苏的集团老总在黄山签署了长达10页纸的《江苏投资联盟合作协议》。由于已经有江苏住宅产业商会9家民企联手组建某发展公司,最后对簿公堂的先例,当地学者认为,联盟的未来,充满变数。 8月初,江苏投资联盟原创六巨头(蒋锡培、祝义才、周海江、丁佐宏、陈俊、黄丽泰)秘密会师江阴,召开了他们的第四次董事长联席会议。至此,各界瞩目的江苏投资联盟终于开始迈出实际运作的步伐。 不仅如此,近段时间以来,温州行业内的整合和民间资本的自发整合蔚然成风:60多家家具企业组建起“家具航母”,统一品牌经营、统一市场服务、统一兴建生产基地;40家拉链企业投资3.5亿元,扛起了联合大旗;模具业也筹划组建温州模具实业总公司,联手进行技术攻关,温州人那种“人人当老板”传统经营模式走向历史。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系主任张苗荧认为,现阶段,温州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式还主要停留在合资这一低级阶段,且多半限于传统产业。温州企业战略联盟的形式不应仅限于合资与研究、开发联盟,还可以形成生产联盟、营销联盟、原材料供应联盟等多种形式,之后向以提高企业核心经营能力的战略联盟转变。 据管理专家刘光起介绍,这些联合型企业集团只注重项目,不注重内部结构,尚未建立决策机制、操作机制,运作模式也没有成型,更不用说在企业内部实现各种力量制衡了。 财团也是公司,就应该有明确的产权关系,治理模式,并非仅几个股东的热情、交情就可以成事,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其实,平均股份,平均表决等的松散式产权组合,早就给中瑞财团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显然,组织、人事、战略,甚至是公众形式,都必须破题。否则,其结果极有可能只是一场如德隆系“困兽局”的闹剧。 “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做金融或收购上市公司的失败居多。真正有头脑的民营企业家是不会轻易涉足金融这个行业的,娃哈哈的宗庆后、正泰集团的南存辉,这才是江浙最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现金流充足,完税良好,他们为什么不参加温州财团?”国际金融专家汪康懋反问笔者。 德隆触礁后,著名公司财务专家郎咸平也曾表示,中国目前还不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时候,拔苗助长只会导致问题丛生,而最终的埋单者则是纳税人。 另外,从政策层面,金融专家钟伟博士指出,中国民营财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政策改革与支持(包括金融、外汇等方面的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来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完全到位,影响民营财团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很多。有关管理层要多参考国际财团成功发展的经验,尽快建立一个与民营财团发展相对应的管理办法。比如《产业基金法》应尽快出台,使产业基金的发展有章可循。 除了现有制度环境,中瑞财团的现实是尚未摆脱家族企业的积习,既然公司制理机制,政府又如何允许他们越出“雷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