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创纪录贸易顺差的影响与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8:03 《新财经》

  巨大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激化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尤其是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

  文/梅新育

  就绝对数字而言,中国将在今年创造其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巨额贸易顺差。与往年前几
个月月度贸易统计通常为逆差不同,我国今年前9个月始终呈现贸易顺差,1~9月累计出口5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4781亿美元,同比增长16%;累计贸易顺差高达683亿美元。

  如表1所示,1994~2004年,我国连续十一年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最高纪录是1998年的434.75亿美元,其次依次是1997年的404.22亿美元、2004年的320.97亿美元、2002年的304.2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顺差总额,接近年度贸易顺差历史最高纪录,实为空前未有。而且6~8月我国月度贸易顺差均在100亿美元左右,9月贸易顺差75.7亿美元,如果上述月度贸易顺差数据在第三季度能够得到延续,全年贸易顺差可望超过900亿美元乃至1000亿美元,比此前的年度贸易顺差最高纪录翻一番以上。

  巨额贸易顺差源出何处

  我国今年贸易顺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空前的增长?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是我国国内宏观经济走势与主要贸易伙伴不同步,今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虽然可望保持在9%以上,超过此前的普遍预期,但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周期上升态势可能已经发生了转折;而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内经济仍然处于高增长期,甚至日本也出现了强有力的自主性增长势头。正因为国内经济降温,内需不振,进口需求委靡,出口增幅则因货物纷纷转向海外市场而迅速提升,两项作用共同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

  其二是此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正在释放出来,导致某些产品出口激增。最典型者莫过于钢铁产品,出现了进口锐减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现象。今年1~8月,我国出口钢材1444万吨,出口额9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7.2%和121.6%;进口钢材1750万吨,进口额170.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1.0%和增长17.9%;出口钢坯及粗锻件584万吨,出口额2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7.0%和183.5%;进口钢坯及粗锻件97万吨,进口额5.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2.1%和60.6%。1~9月,我国出口钢材1580万吨,增长83%;进口钢材2000万吨,下降16.4%。从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中国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全世界最短的。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2005年下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目前中国市场上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可想而知,这些商品肯定会有一部分转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

  第三是进口替代趋势,这种趋势在加工贸易中比较突出,即国内上游产业投资逐步形成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区内导致昔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转为“小进大出”,原材料、中间投入品进口不能与出口同步增长。对此,笔者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最终目标市场为出口的加工贸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即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中方按对方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给对方销售,中方收取工缴费;另一种是进料加工贸易,即中方用外汇购买进口原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不考虑上述两种加工贸易形式中在国内市场采购的投入品中有多少进口成分,我们得出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数据如表2所示。将加工贸易进口设备包括在内,我国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种方式)国内增值率在2002~2004年依次为45%、47%、46%,今年1~8月则为49%。如果今年1~8月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保持在2002年45%的水平,贸易顺差将减少97.3亿美元。

  第四是国内外价差刺激了某些商品的出口。最典型者当属成品油。由于国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成品油价格却没有放开,在近两年国际市场油价飞涨的背景下,国内石油公司炼油业务全面亏损,刺激了这些公司加大成品油出口力度。1~8月,我国成品油出口1047万吨,出口金额4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3%和90.0%,均远远超过出口总额增幅。

  当然,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也对贸易顺差火上加油,它不仅驱使一些企业开展提前错后操作,加快出口而放慢进口;而且今年迄今的贸易顺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国际游资在
人民币升值
预期驱动下通过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方式而内流。

  巨额贸易顺差的影响

  今年贸易顺差高增长既然已成定局,那么,它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尽管在内需降温的情况下,巨额贸易顺差发挥了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净出口一跃成为今年GDP增长的主力军;但毫无疑问,巨大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激化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尤其是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按照我方统计口径,今年全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对欧贸易顺差可望达到60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口径,今年全年对华贸易逆差可能超过1900亿美元。在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成为美国某些政治势力最钟爱话题的今天,他们拿到这个贸易顺差数据后会借机做些什么文章可想而知。中美

纺织品争端久拖不决,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贸易顺差高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巨额顺差是我国国内经济降温的表现,国内经济降温最终将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向下调整的压力。两种作用究竟谁能占据上风,有待进一步观察。

  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实力,中国庞大贸易顺差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正由于中国、日本等东亚经济体的庞大贸易顺差源源不断回流美国资本市场,这才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利率处于低位,即使联储自2004年6月以来已经连续11次加息,仍然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庞大贸易顺差将使这种格局继续得到维持。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必将今年的顺差看得过重。毕竟,今年的贸易顺差绝对数额虽然创造了历史纪录,但相对规模还远远算不上太大。如表1所示,用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来衡量,今年1~9月为6.7%,虽然远远高于去年全年2.8%的水平,但在1990~2004年的十五年中,有四年贸易顺差相对规模超过了今年1~8月,分别是1990年(7.6%)、1997年(12.4%)、1998年(13.4%)、1999年(8.1%),今年的这项指标仅仅相当于历史最高纪录的一半而已。而且,我国经济增长已经重新出现提升迹象,主要机构都在纷纷提高自己对中国经济增长实绩的预测,9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也从8月份的106亿美元回落到了75.7亿美元,是5月份以来顺差最少的一个月。

  贸易顺差削减之道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无休止地积累贸易顺差而不最终导致贸易体系崩溃。我国如此巨大的贸易顺差、如此之高的外贸依存度不可能持久,有秩序削减势在必行。在长期内,我们有秩序削减贸易顺差、降低外贸依存度的出路在于扩大内需,尤其是提高国内消费需求;在短期内,可供选择的策略通常有扩大进口(特别是战略资源和资本设备进口)和对外投资两途。而在实施上述策略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削减贸易顺差、降低外贸依存度途径有两条,其一是遏制出口贸易增长;其二是并不遏制出口贸易增长,但是通过消除外贸优于内贸的待遇等措施推动内需增长快于外需。两年前我已经呼吁确立“内需为本”指导思想,主张消除外贸优于内贸的待遇,但我并不认为需要遏制出口贸易增长,而是认为第二条途径更为可取。毕竟,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正处于经济高增长期,而我国内需振作并非一日之功,仍然需要出口发挥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盲目追求立竿见影地降低外贸依存度和贸易顺差指标而遏制出口增长,除了让我们丧失本来可以赢得的市场之外并无好处。至少今明两年,我们还不能指望看到外贸依存度明显降低。而且,在长期内,即使我们成功地降低了按照价值形态衡量的外贸依存度,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而且应该降低按照物质形态衡量的外贸依存度,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主要依靠国内资源供给支持我们长期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按照价值形态衡量的外贸依存度+按照物质形态衡量的外贸依存度”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理想组合。而且,为了有秩序降低贸易顺差和外贸依存度,我们还需要对某些制度安排做出调整。毕竟,如果不能建立更为合理的政府业绩考核体系,我们难以指望切实取消外贸优于内贸、外资优于内资的待遇。

  其次,在实施扩大进口策略时应当注意时机选择问题。在战略资源进口和建立储备方面,鉴于目前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仍然处于高价位,但已经连续数年上涨的初级产品行情可望在近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发生转折,中国国内经济降温将加快这一转折到来。我国不应急于在高价位上入市,而应当等待其价格回落。扩大资本设备进口应当限于必要的、国内无法生产的尖端设备和技术,不应损害国内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

  第三,在扩大对外投资中,应当注意约束企业经理们借机扩大自己“王国”的冲动,避免我国对外投资沦为制造大堆烂账和资本外逃“黑洞”的大跃进。

  最后,美国与东亚、中东产油国之间的经常项目收支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美国不能将调整的负担全部推卸到中国身上,自己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