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欲“放弃台籍”千亿美元投资流向不可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02:0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丘眉 王斌 袁飞 发自上海 8月,因为投资中国大陆,台湾当局对集成电路大王、中芯国际执行长张汝京处以重罚,张汝京愤而表示要放弃“台籍”,引起广泛关注。 在昨天的“第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上,有专家说,“台湾当局假如在经济环境上
台湾当局对企业强调的是“南进策略”,即向东南亚开拓,对于台商投资大陆设计诸多限制,但事实上并没有阻止台商汹涌的大陆投资潮。两岸论坛上的报告显示,累计已有1000多亿美元的台资,以各种非常规方式曲线进入大陆。 台湾40年经济规划师叶万安的憾事 “如将过去60年按领导人的更迭,划分为三个阶段,则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就,有每况愈下之憾。”叶万安在论坛上说。 叶万安是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顾问,自1953年参与第一期台湾经济建设四年计划以来,至1992年退休,整整40年都在为台湾未来经济发展从事规划工作。 台湾自1951至1987年,是两蒋主政时期,平均年经济增长率高达9%,为世界之首;1988至1999年,是李登辉主政时期,平均年经济增长率降为6.6%;2000年至2004年陈水扁主政5年,平均年增长率降至3.3%,远落在大陆8.6%之后。台湾从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首,变为之末。台湾当前经济的困境,叶万安认为:“最大原因是发展策略转变。台湾由两蒋时期的经济挂帅改为政治挂帅。”台湾经济增长出路在大陆,这是论坛上台湾专家的共识。最近5年台湾经济3.3%的年成长率,在台湾内需不振的前提下,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海外需求,其中又以大陆为主。 2001年,台湾当局曾经出台36项“共识”,旨在放宽对投资大陆的限制。 “整整四年过去了,毫无实质效果。”叶万安介绍,如放宽大陆资产投资产业,宣布开放三家8寸芯片厂赴大陆,核准一家后,第二、三家审查多年尚未通过,封装测试仍属禁止之列。 张汝京被罚,台湾当局的理由是“张汝京已经违背了台湾的禁令,通过在大陆开设芯片制造工厂而帮助了大陆快速发展半导体产业”。 冒险犯难的台商 但台商投资大陆的真实状况,是台商当局始料未及的,更与其初衷相去甚远。叶万安称台商“是具有冒险犯难的精神”。 截至2004年底,大陆与台湾当局对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金额统计,都在400亿美元左右。但是,台湾民间数据显示,台商实际在大陆投资的金额,高达1200亿至1500亿美元。1500亿美元,是台湾过去60年累计对外投资金额的一半,与官方统计相差1000多亿美元。 “为什么会有1000多亿美元的差距?这说明大陆市场对台商是挡不住的‘诱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 或通过英属维尔京等免税群岛,或香港或欧美,台商以各种非常规方式曲线进入大陆市场。 “免税天堂的维尔京群岛在大陆投资的390亿美元中,几乎100%来自台商;而香港在大陆投资的2450亿美元,也有一部分是台资。”叶万安说。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教授边裕渊估计,台湾75%的上市公司、60%的非上市公司,都已经到大陆投资。 而且,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在各个方面不断升级。单项投资从10万美元到230万美元,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 “大陆人力、土地等低成本的优势以及大市场的后发优势,是台商形成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必需。”张燕生说。 “生根”的力量 边裕渊分析,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发展为产业体系的整合,形成群落,比如昆山。另一方面,以往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是两头在外(原料采购和销售),如今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都在大陆。 现在经常到大陆的台湾人有四五百万,约占台湾五分之一人口。其中长期留驻大陆的台商有60万至100万人,而且叶万安与边裕渊都认为,台商在大陆呈现“当地化”,有生根的趋势。 张汝京是“生根”极致的样本。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其实中国人都念家恋巢,但是台湾当局假如在经济环境上不放开心态,会导致更多的张汝京现象。” 台商是推动两岸合作的重要力量。“两岸经济相互依赖极深。在高科技产业中,两岸亦已形成密不可分的结果。”叶万安说。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论坛上表示,希望通过民间菁英论坛,来深化落实两岸之前谈好的问题。为什么选择这种切入点,他说:“菁英是骨干中的骨干,菁英论坛是一种经久简易的方法,将牢靠推动两岸和平。” 在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强调:“不以政治分歧影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