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
本报记者 侯利红 发自甘肃白银
今年74岁的朱训曾任中国第三届地质矿产部部长、第八届全国政协秘书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等重要职务。如今,担任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的他,难以舍弃伴随自己一生的专
业,依然在围绕一个“矿”字而努力。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白银)论坛上,本报记者专访了朱训。他指出,矿业城市的状况如何,矿业城市能否“和谐”,对于全国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极大,因为矿业城市本身存在诸多的矛盾与不协调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财经日报》:随着能源日趋紧张,矿业城市问题日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您觉得矿业城市对我国经济发展到底起到了怎样巨大的作用?
朱训:我给你一组数据,矿业城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
中国矿业城市(镇)的GDP约占全国GDP的37%,全国生产的矿物原材料中93%的煤炭、90%的石油、80%的铁矿石、70%的天然气,还有氮、磷、钾等化肥元素等,均为矿业城市所提供。如果矿业城市不能提供这些经济快速发展必需的原材料,现代化建设大局必然受到影响。
另外,全国共有矿业城市(镇)426座,吸纳人口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85%,其中矿工就有900万。而且,矿业城市多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占较大成分,如白银市就有23个少数民族,这些城市能否富裕和稳定,对全国能否早日实现小康和城市化进程能否加快等意义重大。
《第一财经日报》:看来这些数据您都铭记在心。朱会长,这次来到白银,面对白银公司1号露天矿井那仿佛一个巨大操场般的被掏空的矿坑,以及众多孤零零伫立在山中的冶炼设备,我受到很大震撼。社会上很多人并不了解目前我国矿业城市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尴尬境地,您能介绍一下吗?
朱训:所谓矿城,就是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而建立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矿业经济在矿城中占据绝对主要地位。比如,河南焦作的煤炭工业曾占全市工业比重的90%以上。但是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半个世纪以来,部分矿业城市不得不面对资源枯竭的命运。资源一旦枯竭,则引发一系列问题:城市经济滑坡,财政收入减少,失业人口增多,社会不稳定等等。
目前,中国已有47个矿业城市(镇)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在矿业开发处于鼎盛时期的矿业城市中也有不少矿山处于开发晚期阶段。全国处于资源枯竭威胁的危机矿山有400多座,直接涉及到300多万矿工和1000余万家属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全国已经批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破产的项目有122个,涉及在职职工60余万人,离退休人员约42万人。这对职工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不良影响显而易见。
《第一财经日报》:各个矿城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朱训:1995年,越来越多的矿业城市出现开采资源枯竭的情况,我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97年,“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河南平顶山召开,意在向全国矿城敲响警钟:避免矿竭城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矿产业,转变城市功能。
不过在辽宁盘锦召开的第五届矿业城市发展论坛之前,许多矿业城市对此问题的认识有些片面,个别城市认为转型就是不要矿业,全力以赴发展非矿产业。但我们及时对此认识进行了纠正,在近几十年内,矿业仍然会是矿城的支柱产业,矿城必须挖掘潜力,加大找矿力度,注重发展矿产品加工业,延长矿业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当然,同时也要注意转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财经日报》:据我所知,白银市目前在转型上做得不错。您认为矿城在经济转型上还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朱训:白银目前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把丰富的资源原材料与高新技术有效嫁接,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同时,发展农牧产品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产业聚集平台等。这种模式我们命名为“白银模式”。
事实上不少城市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比如,大庆发展石油化工,鞍山发展钢铁制品深加工,个旧发展锡产品深加工,焦作发展煤-电-铝一条龙和旅游业等。
矿城要和谐发展,还必须处理好探矿和采矿的关系,矿业产业和非矿产业之间的关系等。
另外,中国矿业联合会作为社会性的行业组织,每次论坛之后,我们都会通过不同渠道向国务院、相关部委提交报告,希望能对国家制定有关行业政策提供建议,为矿城发展争取更多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