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涛 发自北京
459亿元的存贷差,显示了大同这个西部城市的企业贷款环境前所未有的艰难。据该市人行统计,至2005年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674.9亿元,贷款仅为219.9亿元,存贷差达459亿元。
不仅仅是大同正面临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下降,企业贷款环境恶化的问题。据央行统计,截至5月末,本币存贷差突破7.5万亿元,3~5月的贷款内在增长率明显下降。商业银行已经明显表现出惜贷倾向。
去年3月开始,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加息等工具促使金融机构紧缩银根,但是面对金融机构明显的惜贷倾向,企业资金来源困难,许多经济学家仍然认为,现在还不能放松银根。
“现在不能放松银根。贷款增速下降非紧缩性货币政策所致,而是因为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而谨慎放贷,以及低利率促进票据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告诉本报记者,“这些是因为银行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果,是好事。”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也持类似观点,他从宏观层面向本报记者做了论证:“现在谈论放松银根似嫌过早。纵观国际原油价格与原材料价格趋势、国内经济周期阶段、宏观经济依然隐藏通胀压力以及房地产过热等等,都意味着货币政策必须从紧,而非从松。全球货币政策都是如此,若世界上GDP增长最快的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放松银根,岂不令人迷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7日在参加国际清算银行年度会议时称,在决定未来利率水平时,需要观察石油价格的趋势以及该趋势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他同时表示,尽管当前的通胀率正呈下降趋势,但仍需保持警惕。
同一天,纽约市场原油8月合约报收于每桶60.39美元,再次刷新1983年纽约市场原油期货开始交易以来的最高价。
此前,周小川曾告诉本报记者,调息与否要看“具体数据”。
今年1~5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超过28%;1~5月份全国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5月份增速超过16.6%。
哈继铭据此认为:“评判货币政策的松与紧要看实际经济活动的变化:目前GDP增速在9%~9.5%,投资增速依然较快,工业增加值增速甚至有所加速,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也在提高,居民感觉物价和房价上涨过快。目前谈放松银根言之过早。”
经济学家们表示,从宏观经济的表现来看,央行尚不会放松银根,而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达标的要求,也使它们很难增加贷款。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在2006年12月31日前,所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要达到巴塞尔新协议的8%水平。
在金融学家夏斌看来,在促使金融机构“紧缩”或“放松”银根的问题上,银监会的作用更大,因为银监会规定了2006年底所有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硬约束。
胡祖六认为:“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是合理的审慎监管要求,无论在哪种经济周期阶段,都应予以贯彻。银行不稳健,往往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造成经济的剧烈波动,威胁宏观稳定,产生系统性风险。”所以,他直言银行改革与审慎监管必须大力推进,不能为了急功近利而半途而废。
然而现实是,企业资金来源困境愈加凸显。哈继铭认为这是我国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存款的结果,这样只会造成金融风险较高,“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经济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
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新作《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中,反对过高估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作用,并认为这一监管安排实际上对银行构成了负面激励,出于满足资本充足率标准需要,银行会减少贷款,增持长期政府债券,导致信用可得性下降。而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在为该书所作的书评中认为,这一点对刚刚开始全面实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中国很有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