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中国经济的组成元素,而企业家又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的特性呈现为企业的个性,又被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企业家的思想和意志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个性化为共性,映射出一个阶层、一个时代的成长与浮沉。解析企业家的个性特征,既是企业的发展历程,也是这个时代和体制的进化之路。
□经济视点报记者 桑 燕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创造时代。”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企业家无疑就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他们创造了财富,并繁荣了这个时代。
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使一个又一个企业家应运而生。从改革开放,中国开始摸索摆脱贫穷的办法,到一步步适应、遵守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和规则,再到加入WTO在国际市场环境下“与狼共舞”,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
在这20多年里,有些企业家成功了,他们取得了辉煌瞩目的成就;有些企业家失败了,他们落伍了,甚至迷失了……
佛家有语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由于每一个企业家生长的特定时间与空间的不同,造成了每个人鲜明的个性;经历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使他们的责任感、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判断也各不相同。所以说,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致富手段。因为每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都代表一个时代创造财富的机制。也正是这些因素为他们的创业历程和结局画上了不同的轨迹。
在这里,我们选择了三个时代——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通过他们的经历来再现中国经济发展的这段历程。
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们不再局限于这些企业家个人的沉浮,而更应该关注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走过的路程。
体制转型期的幸运者
——生于50年代
代表人物:汤玉祥、李东生、黄宏生、胡葆森、王石
时代特征:历史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记。他们大多在国企打拼,并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成为中国另类的企业家。或有过国企工作的经历,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利用曾有的资源,独自创业。
2005年5月中旬,400辆宇通客车出口古巴,这宗2.4亿元的交易是中国客车出口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一笔订单。
古巴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彼德罗·格鲁萨说,古巴希望通过与宇通的合作,来发展古巴的客车制造业,并向加勒比海岸的其他国家销售。
宇通集团迈出了中国客车向海外拓展的战略性一步。
作为宇通集团董事长的汤玉祥,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2004年,宇通客车销售额达73亿元。
两年之后,搞客车设计出身的汤玉祥与技术人员根据市场情况和当时工厂的现状,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推出卧铺客车这一新车型,该车型(ZK6980WD)一推向市场,立刻得到了客运界的广泛认可,在1994年全国客车整体销量下降11.l7%的情况下,宇通的销量却上升了98%,不仅创造了客车销售的奇迹,汤玉祥也被业界称为卧铺客车的鼻祖。由此,宇通客车公司在同行业中的排名也从中下游水平一跃成为第二名。
而真正让汤玉祥成就宇通的是宇通发展的三次变革——1993年的股份制改革、1997年的上市、2004年的股份改革。
2001年6月15日,宇通客车登出公告,宇通客车的第一大股东宇通集团的所有者郑州市国资局,把自己占公司总股份的17.19%的2350万股宇通客车国家股股份,分别转给了上海宇通和河南建业。其中,上海宇通得到89.8%的股份。
作为占有上海宇通24.29%股份的汤玉祥,一下子成了身价上亿元的富翁。
毫无疑问,汤玉祥赶上了机遇——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体制转轨带来的机遇。
而这正是生于上世纪50年代企业家的特征。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在国企或集体企业中任职,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成为企业的领军人物和灵魂人物,从而在体制转轨中创出了自己的天地。
汤玉祥不过是这个年代出生的企业家的一个缩影。
几乎与汤玉祥同时改变得还有TCL的李东生。2004年,TCL集团整体上市,使得拥有大量股权的李东生也跻身到身价上亿的富豪行列。
一群原先在国企中打拼的人,以自己的智慧,加上中国经济改革、体制转型的机遇,成为中国另类的富豪团队。
但是,这条路径并不顺利。尽管李东生做得高明、智慧,还是免不了受人质疑。尽管宇通客车呈现出辉煌的业绩和气势如虹的发展势头,但并没有为汤玉祥减轻压力。
所谓“领导人的‘堕落’”,所谓“国有资产的流失”,每一个说法都压着这些企业家的神经。前有上一代红塔集团褚时健、健力宝李经纬的故事,使企业家们更多的在关注着产权的属性、自己的安危,而无暇顾及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体制。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曾说:“中国缺少诞生企业家的环境和条件。”
其实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没有模仿的榜样,一切都在试探、怀疑、肯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国企20多年的变革,也在一点点摸索着市场规则。
体制变革的机遇还在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家中呈现出另外一种现象——自己创业。如创维董事长黄宏生,建业董事长胡葆森,南街村集团董事长王宏斌……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被称为“背景年代”。3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是他们共同的经历。历史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记,上学的机会被浪费掉,文化程度低。
“上世纪50年代的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种种变革,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洞察力,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知识水平稍高些的,都是很厉害的。”MBA导师陈光明教授说。但是,知识的缺乏也使一些企业家在因改革而带来的多变的经济大潮中,昙花一现。
正如陈光明教授所说,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家,因为成长的时代和环境,他们的崛起、原始资金的积累,大多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这个年代的企业家最普遍的一种政治头衔。2003年,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把这种政治倾向放到最大。
“这是因为他们的经历决定的,因为经历,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陈光明教授说,同样,也是因为经历,20世纪50年代人知道珍惜和回报,教育、慈善、环保等社会责任成为他们追求的财富。
2004年,北京首创集团刘晓光和万科集团王石共同发起一个治理沙漠生态的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引起了众多企业家的赞助和支持。这只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样本。
富豪不仅仅意味着财富,更意味着强烈的社会责任。
资本狂飙下的速生代
——生于60年代
代表人物:乔赢、周正毅、张朝阳、姚中良
时代特征:成长在中国经济改革期的这一代人,使他们具有使命感、创新观念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这一代企业家身上,开始慢慢适应并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但是,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也使一些人陷入了资本运作的黑洞。
“生于60年代,成长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是人们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的评价。
中国经济全面转型的90年代,这批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刚刚30多岁,他们年轻、激情,有经验、阅历,在最好的机遇面前,这代人成为最具优势的弄潮儿。
“改革开放让我出了国,回国后我赶上了科技大发展的浪潮,中国经济的崛起为我提供了机遇。”张朝阳的轨迹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经典。他说:“邓小平执政之后的发展是中国两百年来未遇的奇迹,我碰上了,非常幸运。”
张朝阳无疑是撞上了好时机,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机遇。
1997年,在三全以速冻汤圆赫然崛起所带来的郑州速冻食品之风下,29岁的李伟在三全的对面建立一个叫“思念”的速冻汤圆厂时,夹杂在一夜风行的郑州几十家速冻企业中的这个小厂,并没有引起三全老总陈泽民的注意。
但是,5年之后,思念的销售额已达2亿多元,占地400多亩的工业园也破土动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思念一跃成为仅次于三全的行业老二,并扬言“3年之后拿下三全”。
其实,李伟的成功,得力于他的营销理念、创新的胆识。
具有品牌意识的李伟分析,速冻食品作为食品的一种,首先要好吃,更重要的还是健康。而要从这两方面打动消费者,就需要有一个强势的品牌。
此后,思念开始在“新”字上与三全竞争。它将过去一统天下的35克大汤圆改制成10克的小汤圆。这一改传统形象的小汤圆,在市场上大获全胜。同年,思念生产小汤圆4000余吨,只此一项产值达数千万元。
赚到钱的李伟开始实施思念的品牌营销计划。花巨资请来唱过《思念》的著名歌星毛阿敏作广告。借着明星效应,思念很快跻身名牌产品。
1999年,思念又推出水饺系列。如同三全第一个推出速冻汤圆一样,思念成为速冻水饺的先行者,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由此,思念成为全国最大的水饺生产基地。
成长在中国经济改革、裂变时期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他们的经历、学识,形成了他们精神意识里的使命感、创新观念和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极端封闭的计划经济社会形态,到逐步开放、市场化程度高的市场化经济时期,他们开始慢慢适应市场规则并遵守规则。
对于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企业家,还呈现出另一个特征——运作资本的能力。如同他们在物质条件稍微好转便形成出生高峰一样,他们的创业也是在资本运作兴起的时候,迅速抓住机遇,并把它放大一个极端的程度。
上海首富周正毅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1961年出生的周正毅,因家境贫困,只有小学文化。1978年卖馄饨成为个体小老板,到1995年,因收购国企职工股获利数亿元。从1997年,成立股份制企业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到1999年,农凯集团股东会将4家发起人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周正毅。
短短几年间,周正毅就打造出了盘根错节的农凯帝国。并号称旗下资产150亿元,涵盖现代农业、房地产等五大领域。
“他是一个资本大鳄。”这是人们对周正毅的印象。
后来的调查,证实了人们的猜想,由于中央调查组在关键时候介入调查,导致了周正毅资金链的断裂,充满风险的财智游戏瞬间破灭。
2004年6月1日,上海中院下发了对周正毅的判决书:以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虚报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而后辈张海和覃辉都成为财智游戏下资本投机的一种佐证。
在此之前的王遂舟、乔赢、史玉柱却成了资本运作的另一种现象。
1995年4月15日,“红高粱”中式快餐连锁店在郑州挂牌营业,短短8个月,“红高粱”从开始东借西凑的44万元启动资金滚动到500多万元。滚滚而来的钱膨胀了乔赢的理想。1997年一年时间,“红高粱”在全国20个城市铺开。紧跟其后的是快速建立的财富大厦迅速坍塌。
从有着“让亚细亚野太阳旗插遍中国”的宏大理想的王遂舟,到与西式快餐麦当劳叫板的乔赢,他们的理想都让人热血沸腾,但在市场经济的资本操作中出了问题。
快速扩张并没有为他们结成良好的资金链,反而使他们形成了用几家甚至一家店的盈利来维持多数店亏损的局面。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资金、管理的缺乏,导致经营风险的扩大化。一旦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整个链条就随之断裂。
“这一特征之所以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企业家的身上,是由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造成的。这群人大多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这时候市场经济稳步发展,已进入了在一定规则下较成熟的阶段。规模化、国际化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陈光明说。而追求规模化、国际化,由于企业的内部机制、资本和企业家的学识、前瞻性目光等素质达到的高度,也决定了企业的走向和结局。
时代的主旋律,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家,从联想少帅杨元庆、郭为到巨人史玉柱,从网络英雄张朝阳到地产大亨潘石屹,几乎就是上世纪90年代先锋商人的代名词。
毋庸置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他们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狂飙运动的中坚力量。甚至一家店的盈利来维持多数店?
财智时代的财富童话
——生于70年代
代表人物:丁磊、陈天桥
时代特征:高学历、创新意识强,善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敏锐地把握商机。他们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老一代企业家们用几十年创造的财富积累。“用知识创造财富”是他们的最大特征。
1997年创办网易的时候,丁磊26岁。6年后,丁磊以76亿元身价荣登《福布斯2003年中国富豪榜》首富。
而此时,比丁磊小两岁的陈天桥已经以身价40亿元跻身富豪榜的前10位。
“他们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老一代富豪们用几十年创造的财富积累。”有人认为。
这就是知识、技术的神奇之处。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童话。
然而,知识、技术与财富并不是对接的。如果没有美国IT科技业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互联网造就年轻富豪的故事也不可能在中国上演。正因为互联网特殊的商业模式,年轻才俊们才能凭此将自己的知识、技术转化为资本。才有张朝阳、丁磊、陈天桥、马化腾等一批年轻富豪的迅速崛起。
新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了创造财富的机会。
这也标志着高科技创造财富的游戏正式进入中国社会的主流,塑造中国社会新的价值观。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锐力量,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企业家们,大多是表现在科技领域的IT行业。其实,除了高科技,在传统行业上也不乏年轻有为的成功企业家。
荣登胡润百富榜的7位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富豪中,除了丁磊、陈天桥,其余5位均出自传统行业。如名列第83位的富豪周益明,年仅29岁,刚开始做防雾灯生意。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徐明,也把实德集团从原来单一的塑钢型材发展到足球、家电等诸多门类的庞大企业集团。
尽管行业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运用的是自己的知识、灵活的头脑、敏锐地把握商机的能力。
在河南,虽然还没有与丁磊、陈天桥们相提并论的同时代企业家,但是,在一座座写字楼里、一个个楼盘上,一家家民营企业里,甚至郑州的科技市场,活跃着一批年轻的创业者。他们已经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抑或是行业内的中流砥柱。
拥有无限潜力的他们正在如明星般渐渐升起。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王小兴,早在几年前就带着6亿资金,进入中原地产界。并以独到的眼光在郑州市东南板块打造了有着“大众精品住宅”之称的美景天城项目,成为沉寂已久的郑州东南区最强烈的活力因素。
1978年出生的张红军,已经把大山外语学校做到拥有96家分校、3000多名教职员工、6万名在校生的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民办外语培训机构。
谁能说,他们不会成为中国的下一个富豪?
新锐的年轻富豪们的迅速崛起让人迫切地感受到:中国新一代的中坚力量诞生了。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将为更多的年轻人带来机遇。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说:“如果这个社会不能提供使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这个社会的企业家队伍也不可能是一支健康的企业家队伍。”《决定》的出台不仅能够激发民营经济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为社会公众逐富欲望以及实际行动提供了正确的引导方向。
著名经济、金融、投资专家温元凯教授曾对中国在加入WTO、十六大、世界经济新格局背景下进行分析后,把上市和国际接轨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化、集约化的高新农业;营销住宅产业;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研究等看作中国经济未来的新财富热点。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国有企业改造、产业升级改造、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均会带来诸多机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富豪涌出。
这是更多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人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