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5 > 正文
 

《财经》最新封面文章:金融腐败求解(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17:12 《财经》杂志

  三、金融腐败的经济成本

  提高融资成本,制造资金稀缺,造就低下信用

  [编辑说明]

  曾有一种议论称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研究表明,腐败事实上人为制造了稀缺,抬高了资金成本,这正可部分解释何以中国居民储蓄达到10.3万亿元,而仍然存在“贷款难”。

  研究还证实,经济发展水平与腐败度相关。在处于起飞或快速增长期的华北、西部和华中等地,企业贷款租金明显偏高;而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则相对较低,是为“高腐败-低增长与低腐败-高增长组合”。

  [论述概要/谢平陆磊]

  在资源配置上,我们必须观察并研究两种现象:

  第一,金融腐败是否造成了资源闲置。我们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在2003年一季度达到1.3万亿元,超过GDP,但是企业和农户贷款依然存在问题。这说明了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梗阻,资金这一最稀缺的资源存在闲置问题。

  第二,金融腐败是否造成了资源错误配置。与第一个问题紧密相关,金融机构往往反映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根源不是金融机构惜贷,而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欠佳,恰恰是金融腐败提高了融资成本,导致愿意接受这一要价的借款人往往不具备偿还能力,同时把好的借款人挤出市场。因而金融腐败造就了信用低下。

  在产出效应上,金融腐败分析的说服力比其他腐败分析要大得多。它直接造成了储蓄与投资间的差距,因此社会资本形成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故全社会产出必然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因此,这就是金融腐败的基本经济成本。

  金融腐败影响经济增长不是直接的,它并不直接决定人均GDP水平,而是影响了资本形成,阻断了储蓄与投资,通过提高融资成本制造了资金稀缺,同时造就了高风险融资者(所谓逆向选择)。由于金融腐败的存在,一般宏观经济学假定的从储蓄到投资的平滑过渡过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由此,才可以解释我国金融领域一个怪异而又为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一方面是储蓄存款余额的迅速攀升,另一方面是从城镇到农村持续存在的贷款难问题。这一实证研究说明,在中国,金融腐败不是润滑剂(grease),而是沙子(sand)。

  此外,金融腐败受到经济增长、储蓄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越快,资金需求量越大,故利用资金配置权的寻租可能性越高;但是,经济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的上升,因此其储蓄水平提高,资金稀缺性下降,寻租的可能性也受到限制。因此,研究者直观地认为腐败与经济增长和储蓄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换句话说,腐败存在顶点——随着经济增长和储蓄上升而上升,到了顶点后下降。

  在欠发达经济体中,金融腐败会把经济拖入高腐败、低产出的贫困陷阱,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增加当地的资本存量可使经济进入高产出、低腐败的良性循环。

  [调查介绍]

  研究者选取了全国29个市(地、盟)的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企业(含上市公司)、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将其中涉及金融腐败的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部分,与《200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有关各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数据作实证研究。

  1.金融腐败对资金成本之影响

  调查主体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隐性收入占总收入的20%-60%,全国平均为28%,特别是金融机构负责人隐性收入接近50%,信贷人员则超过30%。其中监管当局负责人的隐性收入最高,其次是部门负责人和一般经办人员。因此,“权力=额外收入”的永恒命题依然成立(参见表3.1、3.2)。

  同时,企业虽然认为“盈利与风险”是获得融资的首要条件,但是存款条件、与金融机构建立关系以及托人打招呼等交易成本因素依次列入了融资条件。因此,腐败成本在融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接近70%的农户认为贷款非常难或比较难,且农户的理性判断与理性行为在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分之三的人认为信贷权集中于信用社主任,因而有三分之二的人选择向权力拥有者购买信贷权(参见表3.3、3.4、3.5)。

  金融监管成本是融资成本的中间因素。有接近28%的金融机构明确回答不存在金融监管额外费用,但是超过28%的人明确认为存在此类成本,而最大多数的人(43.5%)对此讳莫如深(参见表3.6)。

  2.金融腐败与经济发展度之关系

  调查表明,在经济处于起飞或快速增长期的华北、西部和华中等地,企业贷款租金明显偏高,而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则相对较低。这也许说明了“高腐败-低增长与低腐败-高增长”组合的存在性,而且证实了理论模型中的结论。

  同样,华东的农户信贷成本最低,而华北和西部的农户受到的盘剥尤甚,因而华北、西部与华东地区相对的农村经济发育程度,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以上经验证据说明了多重均衡的存在性(参见表3.7、3.8)。

  3.金融腐败造就高风险融资者

  金融腐败具有制造风险与制造稀缺资源配置的效应。在制造风险上,金融机构认为企业借款不还的主要原因,依次是风险高、效益逆转、占用资金、信贷评审不力以及恶意逃债。实际上,风险高这个判断尤其可疑——既然风险高,银行为何给予融资?是否证明要求信贷的企业都是高风险企业,那么低风险企业在哪里?这也许可以说明金融交易造就了高风险者。

  金融机构对自身违规的认识就更加直白。接近一半(46.3%)的金融机构人员认为,金融机构违规造成的金融风险背后存在非规范融资行为;只有不到20%的人认为没有利益往来。同样,认定是业务失误的人也不到20%。这意味着如果金融腐败能够得以遏制,则金融风险程度将大幅度降低。

  在融资顺序上,自有资金依然列于首位,之后依次是贷款、争取政府资金和其他形式融资。这说明了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金融交易的不足,这一反差需要我们从金融运行层面寻找深层次原因——也许不规范金融行为是一个潜在因素(参见表3.9、3.10、3.11)。

  相关专题:

  《财经》封面秀2005

  《财经》封面秀2004

《财经》杂志2005年1月10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公司与产业
财经观察
财经速览
经济学家
时事报道
观点评述
焦点
财经专栏
经济全局
随笔
市场与法治
读书
逝者
资本与金融
财经动向
沪深股市
前沿
香港股市
商界·现场
财经论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腐败新闻 全部谢平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