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加息在即 > 正文
 
央行再次显示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 10:49 《财经时报》

  央行不希望更多地使用行政手段,而试图引导各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利用贷款利率的上浮空间自行定价

  魏璇

  8月9日,央行公布了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从中可以看到,央行对未来国际市场
新浪交友有奖征文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加息的趋势持肯定态度;此外,央行预计三季度货币供应增量的增幅依然将受到控制,保持在较低水平。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央行对目前外部经济环境的认识已经发生变化。今年一季度,央行对全球经济的总体判断是“经济复苏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体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但到二季度,央行认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通货膨胀风险加大”,并指出,部分国家货币政策的取向正在从“中性”转向“防止通货膨胀为主”。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央行表述的变化,显示其在各国经济持续回升、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后,对世界经济增长及相应物价压力已持更为确信的态度。

  本周二(8月10日),美联储宣布再度提高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使其升至1.5%。这是继6月30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利率25个基点后的第二次加息。美联储的举措,为中国央行的分析提供了印证。

  对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央行的态度依然十分谨慎。从货币政策报告中不难看出,国内经济状况已在掌控之中,不过,对于物价存在继续攀升的可能,依然表现出了警惕和担忧,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存货不断加大的方面。央行认为,企业存货尤其是原材料存货高达25%的升幅值得注意,它加大了企业对贷款的占用;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显然与实际贷款利率低于企业对通胀预期有关。

  耐人寻味的是,央行对“理性预期”做出了专门的注解,“理性预期会直接影响经济主体的微观决策”。它以通货膨胀为例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消费者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可能将货币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抛出货币而购进实物,从而实现对已持有货币财富的保值,避免因通货膨胀而造成的损失”;而当生产者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考虑到职工增加工资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可能会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来提高其生产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当银行贷款利率低于生产者的通货膨胀预期时,生产者有可能多争取贷款,抢购原材料”。

  总之,“与通货膨胀伴随出现的消费者抢购风潮以及生产者囤积生产原料的行为,都是经济活动者基于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而相应采取的对策”。

  另一方面,央行认为,理性预期也会影响政府经济政策的宏观效果。“如果政府政策的信用度高、说服力强,那么有理性的企业和公众就会顺着政府的意图,调整各自的经营策略,寻求自己的最大化利益”;“虽然每一个市场主体的预期不一定正确,但公众预期汇总后得到的平均值是正确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再次比较详细地解说称:“价格型工具的优势在于赋予微观主体根据宏观调控信号调整行为的权利,运用利率等价格杠杆进行调控对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可以产生渐进式影响”。

  那么,是不是就此可以认为贷款利率应当人为地提高,以解决存货大幅上升的问题?恐怕结论并不容易轻下。这首先要看政府有没有能力转变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其次是国际资本流动是否会发生转向等等。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央行不希望更多地使用行政手段,而试图引导各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利用贷款利率的上浮空间自行定价。

  这似乎也显示了央行的一种判断——各商业银行目前对自行定价权的使用还不到位,实际贷款定价偏低。

  另外,市场人士从央行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推测,央行调整利率,很可能是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入手,配合以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存贷款利率的变化。

  正如此次货币政策报告中所阐述,从3月25日和4月25日起实行再贷款(再贴现)浮息制度,将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利率形成机制,理顺中央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资金利率关系,并逐步提高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6万亿元,同比增长29%;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9%。6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余额为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7.1%;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同期显著减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央行新闻 全部利率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