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退场西气东输 中石油独自上路起步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 10:13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罗斌 较之热闹的开局,眼下的情节过于落寞。 8月4日,中石油(0857,HK)发出公告,中止西气东输项目《合营框架协议》。这个彼时隆重登场的中国最大对外开放工程,经历了2年零1个月的艰难谈判,在管道全线宣告贯
7天后,独自上路的中石油便感到市场压力。 8月1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广东LNG(液化天然气)项目造船合同签字仪式上表示,在当前国际液化天然气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要抓住机遇积极有序地进口液化天然气。 这个信号强烈暗示,西气东输的终端市场,将遭遇不同气源的分割。与2001年英国石油退出西气东输项目略有不同,共同持有该项目15%的壳牌和中华煤气(003,HK),以及分别持有15%的埃克森美孚、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是在收获前夜退出。对未来收益15%还是12%的争执,成为他们抽身离场的一个原因。 用户尚未出世 目前,摆在西气东输项目前的最大尴尬,竟是自身迅猛的建设速度。 这条西起新疆东至上海的 4000公里超级管道,2002年7月开工。原计划到2005年夏实现全线贯通。 现在,中石油仅用两年的建设就打通了整条管线,前锋燃气早在去年10月已抵达上海。最迟到今年12月31日,西气东输工程将全线实现从新疆塔里木向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商业供气,比原计划提前一年。 但是,竣工的提前,让管道短期盈利面临严峻考验。因为,眼下西气东输管道的配套工程里,那些用气量大而均衡的发电用户尚未出世。 最近一个获得出生证的未来大客户,来自西气东输管道中游的河南省。总投资23亿元的国家西气东输重点配套工程——中原燃气电厂。这是当地驻马店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审批规格最高的投资项目。该电厂的设计规模为2×35万千瓦。建设周期18个月,今年7月刚通过政府审查,远未开工。 而在西气东输项目下游的华东三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情况也十分相似。 接纳西气东输天然气的重要大户——杭州半山发电厂投资额40亿元,装机容量为117万千瓦,工程建成后,每年将消耗8亿立方米“西气”。这个最早开工的“西气东输”下游配套项目,坊间人士估计,最乐观的投产日期也要到2006年底。 《财经时报》了解到,整个华东电网为了配合西起东输工程,一共编制了10个天然气发电项目。 据了解,西气东输项目启动之初,一些配套电厂项目设计用气量,是整个西气东输工程的40%。 由于天然气不易储藏的特点,其开发过程应为先确定市场需求,后进行产能安排,一旦投产,就必须保证输气量均衡稳定。这要求中石油必须在管道正式投产前,争取到足够多的用户订单。 按照西气东输计划进度,2005年,输气量将升至40亿-60亿立方米,而届时,根据工程进度,占设计用气量四成的电厂项目无一投产。 业内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目前正式签订供应合同的供气量只有不到设计量的5%,几乎都为居民供气项目。 产量风险 和西气东输产业下游的上客数同样让人头疼的,是上游气源的产量保障问题。 到目前为止,主供西气东输的气田,只是先期开发的新疆牙哈等几个中型凝析气田和陕西长庆气田。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供的数据,西气东输项目探明天然气储量,由2000年立项时的3900亿立方米提高到现在的6762亿立方米,已具备向下游年供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稳定供应20年的资源基础。 在探明的气田中,克拉2号一个气田的储量,就有3790亿立方米之巨。克拉2号气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这个西气东输工程最大的主力气田,属于异常高压气田,埋藏数千米、压力高、建设周期长、开发难度大,国内对此类气田没有开发经验。 在3年前的西气东输工程的规划中,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明确要求,把新区块和未动用储量进行对外合作。早在2001年的11月,就批准将克拉2号气田留给外方开发。 在发改委能源局的数据中,2004年的日供气量为350 万立方米。据此数据推算,每年的供气量为12.77亿立方米,仅为120亿立方米目标年供气量的10%。 这意味,克拉2号气田不开采,供气量就上不去。 克拉2号气田的开采风险,让监管部门也担忧不已,更少见地在企业具体技术环节上,提出指导意见。在国家发改委的具体文件中,要求中国石油“坚持做好先导性试验,充分吸收先期开发中型气田的经验,向国外有经验的公司进行咨询,合理确定开发方案”。 只是,在具有技术优势的外方离场情况下,开采技术难题能否及时解决,将成为西气东输气源保障的重要风险。 气价过高 配套工程迟滞和气源只是中石油的近忧远虑,而西气东输工程过高的气价,则是引发一系列震荡的真正命门。 在西气东输定价体系中,出厂价每立方米0.48元,管道运价(含储气费)每立方米0.79元。根据运距递远递增原则,每立方米天然气到达各地的平均门站价格分别为:河南1.14元、安徽1.23元、江苏1.27元、浙江1.31元、上海1.32元。 其中,按用户不同划分出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工业用气商类价格。城市燃气为每立方米1.16至1.46元,工业用气为每立方米1.12至1.3元,发电用气价格最低,为每立方米1.1至1.2元。 尽管上述标准,为国家发改委去年9月调低后的价格,但仍无市场优势。目前,东海天然气供给上海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的价格,仅为每立方米0.88元。 市场人士介绍,在目前电煤提价的形势下,气价比起相同热值的煤价,仍高出3倍余。而气价若高于每立方米0.9元,以燃气发电为主的电力公司难以赢利。 坊间传出华能集团对西气东输报价,为每立方米0.9-1元。 目前中石油的供气协议,采用的是20年“照付不议”合同,这让企业持非常谨慎的观望态度。 尽管年底就要正式供气,大客户仍是应者寥寥。如上海天然气管网公司、扬子-巴斯夫公司、浙江天然气开发公司,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草签“照付不议”协议近1年,仍不愿正式买单。 市场人士指出,一旦LNG以降价参与终端大客户的争夺,这些下游用户有可能胁迫燃气供应商降价,中石油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 竞争对手 价格高企的西气东输工程,如不能迅速占领市场,即将遭到来自东、南、北三面的有力挑战。 距离最近的东海春晓气田,天然气产能规划2004年为11.6亿立方米,目前已经输入沿海市场,最终要形成31亿立方米的年产量。同属于中海油的另一东海平湖气田,最终年供气规模也为7亿-6亿立方米,而一年之后,中海油旗下的东方1-1气田也将加入东部供气行列。 东海上的燃气产量虽有限,但与西气东输同时诞生,且具有价格优势,对长江三角等东部市场的渗透力极强。 在中国东北、华北市场和环渤海湾地区,一条年输气量200亿立方米的国际天燃气管道,正在酝酿。 这条管线起点为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克维克金油田,终点为中国北部城市。 南面的LNG进口,更是来势汹汹。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通过海运进口的LNG将达到320万吨,2010年达到1900万吨。 以1吨液化天然气需要1300立方米天然气计,则 2005年LNG进口将为41.6亿吨,已经接近2005年西气东输40亿-60亿立方米的目标产量。而到2010年,进口LNG将超过西气东输工程年供气200亿立方米的规模。 在崇山峻岭的印尼伊利安地区,第三个LNG生产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全部完工后,年产将达到1400万吨LNG,产量亦扯平西气东输项目。 中海油正在福建大兴土木,建造可停靠13.6万立方米LNG船的T型蝶翼码头、接收站和输气干线,以接驳来自印尼油田的500万吨燃气。算上配套的莆田、晋江和厦门3个电厂项目,上述工程投资超过220亿元。 福建模式在浙江得到复制。中海油控股51%宁波修建LNG接收站、输气干线、配套电厂。工程计划于2009年年底投产。 中国未来的燃气市场格局,将因为上述诸多力量的进入,变数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