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业内人士和贸易商称中国国家储备局可能很快自其库存中释出约80,000吨铜,这将打压已经处于纪录高位附近的LME期铜价格。国储局的一高层人士周三称,“市场估计的3至5万吨可能都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全文] |
国储局高位布阵 铜库存猛增四成 | |
虽然伦敦铜库存仍呈现出持续递减态势,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周五铜库存突然大幅增加14485吨至47350吨,比前一周增加了四成多,多少令市场有点意外。来自境内外消息称,在经过几周价格触及纪录高点后,中国铜价格可能开始回落,因为国储局可能从战略库存中向市场释放出3-5万吨铜。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国家物资储备局销售5万吨,影响将会非常大,国内市场将会出现供应过量情况,综合国际市场情况,未来期铜价格将出现较为复杂的变化。[全文] |
国储释放库存利空逐步消化 | |
近期市场的焦点就是中国国家储备局将释放5-10万吨库存的传闻,以及国际市场基金净多持仓大幅减少到近3年的最低水平。近期全球交易所库存的持续回升(尤其是上海期交所库存的持续大幅增加)正在发应出中国国家储备局的释库行为,如果仅从库存的数量上看是足以对铜价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的,但是由于储备库存的释放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从时间上看,这种利空的影响仍将是短暂的,而且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铜市场整体上供应短缺的状况。 [全文] |
市场:空单大增多头对堵 | |
中粮席位铜空单大增36倍 | 国际基金对赌中国国储 |
近期国储释放库存、打压铜价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现在铜价处于历史高位,国内铜消费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较大。抑制铜价上涨,对于维护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有帮助的。 [全文] | 在北京,被认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隐性库存持有者中国国家储备局宣布,将抛出“远 超市场想象”数量的铜;在伦敦,LME(伦敦金属交易所)3月期铜以连续创造历史新高价格来回应。[全文] |
政府意欲何为 市场关注下一步 | |
继近日传言出手4万吨国储铜平抑铜价后,昨日国家储备铜首度高调出手。据昨日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消息,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受国家物资储备局委托将在11月16日销售2万吨国家储备铜。 “为了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这样解释本次公开出售国储铜的理由,但市场却冷眼旁观,在收盘前就已知道此消息的沪铜期货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铜价甚至没有出现预期的下滑。 据公告显示本次出售拟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国储铜如此高调和采用这种方式出手,在近几年尚属首次。 [全文] |
国储局遭国际多头十面埋伏 | 国储局否认交易员失踪 |
为平抑铜价,11月7日起,国储局开始释放部分储备铜,进行反周期调节。上周末和昨天的亚洲时段中,期铜价格刷新历史新高。如果传闻属实,国储局的空单可能遭受上亿美元浮亏。[全文] | 有境外媒体报道称国储局一个名为刘其兵的铜期货交易员在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失去了与交易商的联系,据称该交易员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建立了数额巨大的铜期货空头头寸。[全文] |
国储抛铜四两拨千斤还是精卫填海 | |
近两周,国内外所有与铜有关的行业都在关注着“国家储备局将释放库存”这一消息的具体进展,上海铜库存经过两周的大幅增加后,国储的专用跑道中粮期货终于在周一出手抛压了,当天上海铜价因此被压低收盘,不过当晚的国际铜市虽然一度滑落,但是依然收平。 难道真如外电所评论的一样“国储抛铜”起不了作用吗?国储的可释放库存数量有限,有专家认为,居高不下的铜价已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政府部门(国储)应该适当释放库存,缓解国内供需矛盾,国储的动作明显带有了政策的味道。但在全球目前的供需环境下,国储的动作更多只是表明了一种干预的态度,而干预背后可能是一种无奈。 [全文] |
|
双城记的故事还在继续加码 | |
|
在北京,被认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隐性库存持有者中国国家储备局宣布,将抛出“远超市场想象”数量的铜;在伦敦,LME(伦敦金属交易所)3月期铜以连续创造历史新高价格来回应:11月15日,伦敦期铜价格报收每吨4106美元,前一日盘中更是创出4135美元的历史最高位。 双城记的故事还在继续加码。本月16日,国家储备局将公开拍卖两万吨库存铜,同日上海期货交易11月期铜合约交割,LME铜期权也将到期。 高潮就要到了。 [全文] |
案例:金融大鳄们栽过的跟头 | |||
巴林银行破产案 | 日本住友事件 | 湖南株冶巨亏事件 | MGRM集团期货投资案 |
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传出的消息震惊了国际金融界:由于在日经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中亏损4亿英镑,这个英国金融巨头被迫宣布破产,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兼交易负责人尼克.里森。 | 1996年6月5日,滨中泰男未经授权参与期铜交易的丑闻在纽约逐渐公开。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9亿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 | 1998年,湖南株洲冶炼厂原厂长曾维伦不顾开展国外期货投机业务需报总公司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定,未经批准违规从事境外期货交易。而株冶进出口公司经理徐跃东,大量卖空锌期货合约,最后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株冶事件”爆发。 | 德国MGRM集团期货投资案一九九四年一月,德国MGRM集团在美国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损失13亿美元,相当于集团一半的资产。 |
总结: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中航油巨亏 | |
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荚长斌在保外候审前曾说过:“希望用我们的损失,唤醒更多国企的觉醒,才不枉我们交了昂贵的学费。”这话可以看作荚长斌等人的“忏悔”之词。但我们却要不客气地责问:昂贵的学费真能唤醒更多国企的觉醒么? 中航油从事期权交易业务的决策及整个交易过程,似乎都是不按制度行事的恶果。这并不奇怪,对于中航油,没有具体的人看管它、约束它,它没有认识到要对什么人承担具体而明确的责任,制度只是一纸空文。[专题] ·中航油明星陨落根在内控失灵 破产思考:海外上市的结构之限 ·中航油巨亏五大原因的制度启示 中航油内控监管研发三大缺位 ·昭示中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软肋 凸现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大弊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