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航油巨亏 > 正文
 

焦点评论:中航油明星陨落根在内控失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 10:57 证券时报

  谦石

  中国航油从事石油投机亏损5.5亿美元后,一个被誉为走出去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国企瞬间濒临破产的边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们在震惊之余,不免纷纷猜测其巨亏背后的细节和过程,甚至有人说是在交易中中了西方大鳄的圈套。笼罩在事件上空的迷雾恐怕只有在新加坡交易所委托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后才能完全消散。但是,有一点可
以肯定,和所有在衍生工具市场上发生的巨额亏损一样,中航油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控机制失灵。

  蚁穴虽小,可毁巨堤。所有金融市场上的大灾难无不由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疏忽引起,而这些疏忽之所以产生,根本就在于内控失灵。随着国内企业日益融入国际市场,企业进入衍生品市场难以避免,但由内控机制失灵和违规违法引起巨额损失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1997年,“株冶”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锌期货交易中就是因交易员越权违规操作,事后又极力隐瞒事实,最终一发不可收而酿成巨额损失的。

  其实,为满足国内大型企业正常经营的需要,又有效防范风险,有关部门在2001年发布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对从事高风险交易进行了严厉甚至苛刻的规定,基本上将业务限定在套期保值的范围。同时还要求获得经营资格的企业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据悉,中远、建行等国企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均建立了相关的内控机制。比如,中远的投资总裁的资金权限仅有500万美元,而建行新加坡分行衍生品交易损失一旦达到100万美元就要强行止损。不久前,在香港的一家中资公司就因为3500万美元的衍生产品亏损而被国资委通报。我们不知道同为国企的中航油有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者说这些规定只停留在纸面上,总之中航油内部机制失灵定当无疑。

  从公开资料看,中国航油是2003年获得从事境外衍生品交易资格的。从公司的亏损额和引发的诉讼看,业界普遍猜测中航油很可能在从事高风险的场外期权交易,仓单的量也非常大。作为期权的签发者,公司事实上处于一个风险被成倍放大的位置。应该说,从事这类期权交易本身就违反了有关规定,何况规模如此巨大。进行这些明显违规交易的动机到底何在?会不会与高管的个人利益存在联系?其中有没有涉及到违法行为,让人生疑。

  据报道,中航油有一个由专职风险管理主任和风险控制专家组成的队伍,理应制定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一整套交易对策,但为何这一机制没能生效?是不是企业的决策者在关键时候置现存的机制不顾?据透露,公司曾通过衍生品交易获得过1亿美元的可观利润,是不是这种甜头让原本尚存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机制渐渐失效?公司曾向集团借款1亿美元用来弥补亏损,损失已到如此程度,为何仍置风险于不顾?另外,公司总裁陈久霖同时兼任集团副总经理,这样的人事安排相信也是内控失灵的原因之一。

  当年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巴林银行事件,亏损11亿美元。搞垮百年老店的只是一起交易员的越权交易。一个普通交易员之所以能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根本上说也是内控失当。无数的事实表明,在高风险的衍生品市场上,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将会将一家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企业在几天甚至几分钟内全部赔光。中国企业在日益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进入衍生品市场仍不可避免,但是,如何从人事安排和透明度等方面着手,完善机制,有效控制风险,而不是将企业多年经营积累的财富被大鳄们一卷而空,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的。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