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金持续申购 指数基金规模膨胀急寻泄洪渠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07:29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在首批试点个股初显赚钱效应、第二批试点启动之际,有大资金将眼光瞄向了指数基金。据透露,上证50(资讯 行情 论坛)ETF的规模快速增长,从成立初50多亿到日前的90亿。 根据基金公司的反馈,投资人近期集中申购多只指数基金,主要的原因就是各类指数基金主要或全部投资相应的指数成份股,在这些成份股中恰好包含不少试点公司,如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长江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上港集箱(资讯 行情 论坛)等蓝筹权重股,投资者预期这些股票复牌后会有上涨表现。 不过,如果仔细计算,可以发现,事实上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并无多大套利机会。有些成份股复牌后目前涨幅为2~2.5%,而加上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折算下来,其实套利机会不大。同时,持有人一样得承受市场整体风险,如果市场像上周后两天那样出现大幅下跌,基金净值一样会受损,所以投资者还要考虑时间价值。但是对于大型机构来讲,则存在明显的套利机会。其一,申购指数基金可以弥补之前未持有试点股票的缺陷;其二,大资金申购、赎回费率实际上都得到优惠照顾,有的基金公司除收取法定费用外,免去大客户的其他费用,还根据客户的保有量对其返利。 在这些指数基金投资的主要指标股被停牌后,如果发生较大的申购,新进来的资金无法根据原有的指数权重结构相应配置到各只股票,直接的后果便会造成偏离度加大。据了解,多只指数基金偏离度已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虽然还未到0.5%的规定上限,但相比以往已处在相对高位。 在主要指标股被长时间停牌后,很多指数基金的一个共同选择是寻找替代品,即与停牌成份股同行业的优质股票,但如果实在是难以找到替代品,那只能等待,将资金存放于银行。 有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前未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因而基金合同中也未有相应规定。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行,想必不时会出现许多公司因股权分置同时停牌的景观,如何未雨绸缪,及早完善基金投资制度值得市场各方考虑。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