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宏观政策“微调”、下降存款准备金……当靴子一个接一个落地之后,投资者满以为可以松口气时,又有一个新的超级大靴子再被祭起,这就是国际板。自11月30日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消息广泛传播以来,A股市场就开始了一波较大幅的震荡下跌。与此同时,各方关于国际板的争论也空前激烈。[评论]
11月30日,一则“国际板即将走流程”的传闻在市场上广为传播,引发沪市B股全线暴跌,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A股市场。收盘时,两市A股跌幅超过3%,沪市B股指数跌幅超过6%。据媒体报道,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关于国际板的传闻不实。”随后上交所也否认了国际板相关传言,称国际板近期推出的消息并不属实。
12月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回应“国际板审批是否已经在走流程”提问时表示:“我没听说。”郭树清是在深圳参加《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会议间歇做出上述回应的。
“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上海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目前各方面正加快国际板的准备工作进程,将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同一场合再度强调了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必要性。他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配置国际金融资源,因此境外的企业到上交所来上市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24日在此间称,“国际板对A股只会有有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只会有有利影响,对投资人更是有利影响。”
他并表示,“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发展、有利于投资人”是研究国际板的最基本前提,相关的疑虑、问题,在制度安排设计上都有认真、严格、严谨的思考。
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上周五接受布隆博格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推出国际板目前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尽管国际板推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但业内专家对于推出国际板却始终持保留态度,在国际板到底能否实现其预定的目标与功能上也存在不少争议。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板动向屡屡成了A股下跌诱因,本周A股连跌三日,沪指逼近2400点。
对于国际板冷饭热炒现象,股民“Haibin191”大倒苦水,“国际板的问题不是早都提过了吗?大家都知道出来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请官员们别时不时的就说说国际板问题!你们知不知到,你们也许一句看似无意的,看似模棱两可的一句话,就会给这个本就脆弱的市场带来宣泄性的后果,股民们不容易啊!”
国际板是影响整个中国股市的大事情,和所有的股民利益息息相关,怎么成了地方利益了呢?如果不考虑A股的承受力,盲目推出的话,上海是得利了,那数千万股民会得利吗,如果引起股市大跌,连上海本地的股民利益都要受损,更何况数千万中国股民呢?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昨日在一个论坛期间表示,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境外企业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必然的结果。他并指出,国际板(即境外公司在A股上市)的各方准备都在加快进程,还需考虑到各个层面,当准备好之后再在适当时机推出。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24日在此间称,“国际板对A股只会有有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只会有有利影响,对投资人更是有利影响。”他并表示,“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发展、有利于投资人”是研究国际板的最基本前提,相关的疑虑、问题,在制度安排设计上都有认真、严格、严谨的思考。尽管国际板仍未有时间表,上海副市长屠光绍在论坛上表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配置国际金融资源,境外企业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必然的结果。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日前表示,全球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这为中国推出外界期待已久的国际板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因为许多海外公司在其本国市场融资可能会面临困难。
现在对开通国际板的必要性和意义还没有搞清楚,有人说宏观上看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或者资本项目下的对外开放,我国对资本项目下的对外开放是持比较慎重的态度的,国际的经济形势并不好,保持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保留这一道防火墙,利大于弊。从国际板公司角度看,我们主要引进的上市公司所在国家是欧洲、美国,现在这些国家的金融和财政形势十分混乱,因此现在并不应该急于建立国际板块。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林义相表示,国际板推出绝对不是时候,不管它有什么做法。国际板一家公司的融资额相当于几十家中小板或创业板企业的融资额,如果有钱应该优先国内中小企业。
著名金融学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宏皓表示,中国股市对外开放是必然的,国际板早晚要推出,但目前还不是国际板推出的最佳时机。他表示,现在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在制度建设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包括中介机构、包括机构投资者、包括舆论导向、包括监管层和决策层的沟通和讨论等方面。
谢国忠日前撰文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要正常运转,中国必须将其过剩的资本有效地国际化,第一步是启动中国股市的国际板。谢国忠称:“中国必须将其过剩的资本有效地国际化,这样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才能够正常运转。否则,全球经济将会不断承受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可能会导致保护主义抬头,破坏全球经济。”
龚方雄表示,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是个大战略,整体的融资规模太偏向于银行,对国家的经济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国际板与跟我国的外汇储备战略管理息息相关,对国际板推出的担心是莫名其妙的。不管是创业板、中小板或者是新三板、国际板都是为了发展资本市场,但发展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要给国人一个赚钱的效应。
目前,舆论的焦点除了国际板推出的时机外,还集中在推出后所产生的利与弊。外资投行一致唱好,认为国际板的推出从长远来看利远大于弊。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国际板的推出有利于满足国内投资者接触国际公司这一需求。美林美银大中华地区主管戚洪波也表示,国际板的推出能引入国外优质的公司,不但让中国投资者有更好的选择,还将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地位。
我们坚决地毫不含糊地旗帜鲜明地反对近期在中国A股市场推出国际板。在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在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国家股法人股还有30%没有完全兑现流通等情况下,如果近期推出国际板将对中国股市是一场灾难。它的损失完全不亚于南海几个油田被菲律宾等国强行掠夺。
面对国际板消息一次次扰乱市场,并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管理层仅仅只是进行辟谣明显不够。这种做法其实是对造谣者的纵容。国际板消息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地扰乱股市,究其原因也就是管理层纵容的结果。所以,这种做法不应该继续下去,而是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目前正在讨论的所谓国际板市场,就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中开辟独立板块,以供外国公司在该板块上市、融资的市场。总体上看,由于中国短期内尚难以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特别是考虑到外汇储备持续上升的对冲压力以及当前紧缩的宏观经济环境、相对弱势的资本市场环境,我们需要审慎评估人民币国际板的推出对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潜在冲击效应。
王亚伟认为国际板的设立,会吸引相对优质的国际公司到内地市场来,可以丰富投资者的选择。他还说,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吸引新的资金进入市场,并认为不会导致国内资本市场失血。不过,对于王亚伟的观点,有业内人士持保留意见。该人士说,目前A股市场并不缺乏好公司,国际板推出无非是让更多大公司来圈钱。而现在资金面原本就十分紧张,如果其推出,在短期内必然导致A股市场资金分流,这肯定是一大利空。
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表示:“如果说外资企业到内地来上市是来圈钱,但我们这么多的国企到外面上市,到香港上市,从来没有遇到外面的投资者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到外面圈钱,这个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他们对中国市场有兴趣也是对中国市场的一个认可……有这个信心,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监管者或是对中国的体制都将是一个认可,为什么我们要把它看成那么负面呢?”。
A股市场连续多天的下跌,使国际板是否“圈钱板”、推出条件是否成熟等争论迅速升温。对于国际板或成为国外公司的“圈钱板”的质疑,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并不认同。他表示“目前来看,国际板还不会接受国外不成熟企业,而以大型成熟企业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风险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
厦门大学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辉表示,只要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改革、只要A股市场还存在“高储蓄背景下的制度性套利机会”,那么,A股国际板一定是外资上市公司的“国际提款机”。他说,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设国际板吸引了127家外国公司前去上市,之后便是证券市场一路走低,外国企业便逐步退市。2003年国际板便消失了。这就是前车之鉴。
国际板将开通之声再次响起,A股应声大跌。11月30日,上证综指在前一交易日反弹后,本有望筑底成功,谁料当日暴跌,盘中最多下跌93点,逼近前期低点——2307点。此次暴跌是自2307点反弹以来的第二次暴跌。而上一次暴跌,即11月16日沪指大跌62.80点,其导火索也是国际板。国际板的一举一动牵动着A股的神经,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A股暴跌。国际板对A股为何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B股市场就是一个并不容易绕开的“小问题”。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开放之后,已经整整十年,与当初设计者的初衷相悖的是,B股市场由于制度缺失等原因多年一直无法扩大,整个市场已经陷入了边缘化。特别是在股权分置基本解决,创业板、股指期货相继问世之后,中国多层次、相对规范运作的证券市场初具框架,边缘化的B股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更不协调和反差极大。
除了为上海争取“国际金融中心”之名,给上交所增加上市资源之利外,国际板还被赋予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缓解外汇储备压力和热钱冲击等多项功能。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寄望国际板来“摆平”上述问题,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推出国际板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确实可以体现人民币在国际资本交易中的计价单位作用,提高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
今年以来,上海市政府、上交所有关中国国际板推出条件成熟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不过每当国际板推出的预期增强,A股市场一般均会有较大的跌幅。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此举被业内人士视为上交所意欲影响决策层力推国际板以争取更多IPO公司资源的舆论攻势,甚至有声音传出国际板市场有望年内推出。
谭雅玲表示,从B股市场到创业板市场,教训已经很多。我们推出了很多与国际上名称、形式相同的东西,但内涵、效率以及结果却相去甚远。现在面对国际板,相关部门一定要冷静应对,充分考虑设立国际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一定要跟国家利益对接起来,不能只停留在虚名上,也不能只考虑部门利益而忽略全局。
虽然屡次传出“狼来了”,但始终未见狼的踪影,股价却在一次次传言中备受打压。而11月30日晚间,国内外均出现重大利好。国内方面,央行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3年来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1月30日晚间的利好消息,不禁让人对白天大跌的原因产生怀疑。对此,张延良认为,不排除有人故意散播国际板谣言,砸盘吸筹的可能。
董登新称:“最近,有利益集团企图以‘国际板’为借口打压中国股市,这是一种阴谋,也是不道德的。这伙人借用国际板打压中国股市,其做法很简单:他们无中生有地故意拿出国际板说事,并故意夸大事实、上纲上线,扭曲真实,恐吓并误导群众和股民,从而达到做空中国股市的目的。”
这些不实虚假信息经由网络的层层放大,最终演变成“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的传闻,从而令投资者倍感迷茫,并导致本已疲弱的股市大幅下挫。笔者认为,谣言止于智者,投资者应对不实信息有所判断,警惕虚假信息扰乱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在上海推出国际板之前,借鉴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市场发展和相关监管经验非常有必要。只有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循序渐进地推进市场开放、适度监管、合理制定上市标准、广泛挖掘上市资源、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并重、尽量降低上市成本、注重提高投资者素质,才能确保国际板的稳妥推出。
当前,国际板推出的时机、环境和条件都尚未成熟。一方面,其推出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冲击不可忽视。1.在资本项目还不能自由兑换情况下开设国际板存在很大的风险。2.企图以国际板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完全属于本末倒置、因果错位。3.期望国际板起到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作用并不现实。4.国际板可能会加剧跨境资本的流入。
年初以来,无论是对A 股市场的冲击还是受益板块的崛起,国际板已成为左右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国际板的争论和分歧也折射出了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股市结构以及企业治理的现状。在国内外证券市场的演变和制度演绎中剖析国际板的运作机制、标的选择及对证券市场影响等将是理解未来股市运行的重要途径。
国际板推出将会使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容,并且造成资金分流的情况。通过对10年推出创业板的经验进行分析,扩容和资金分流会对股指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是股指水平下滑存在下限,即国内外价值趋同时的估值水平。通过比较,我国股市的的整体PE估值水平相对于成熟市场没有明显的高估。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进一步扩容所带来负面影响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