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董少鹏:国际板能否做到三个有利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6日 03:28  证券日报

  董少鹏

  最近两天,国际板话题被再度提起,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来自上海方面的消息说,“目前各方正在加快推动进程”。虽然相关人员也表示“要在法律、会计等基础层面做好准备,此外还要考虑市场层面的准备”,但“加快推动进程”的字眼更令人浮想联翩。那么,国际板究竟该不该办?该怎么办?

  我注意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首次公开对国际板表态,有一些新意,他说,“有利于A股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投资人的发展,是我们研究国际板的最基本的前提。”我认为,如果在前面再加上“务必”两个字,就更完整,也更能反映普通投资者的愿望了。就是说,所谓的国际板务必有利于经济发展,务必有利于金融发展,务必有利于投资者才行。但客观而言,我们前期看到有关国际板方案的描述,看不到三个“有利于”的因素;而是被四个“好处”所包裹:可以推动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可以为国内投资者创造分享国际经济增长的机会,可以方便国内企业近距离学习跨国公司,可以促进中国股市走向成熟。而近期又有人到法国巴黎说,“中国老百姓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或债券,那么可以想象,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贡献将更大。”我们希望,中国老百姓购买任何股票,都是基于商业考虑而非其他。

  国际板如果一定要搞,就一定要考虑到市场的基本现状;同时,也要把握好开放的节奏。我们确实非常欢迎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来到中国的交易所上市交易,但规则要内外一致,一视同仁。如果设“专席专座”,投资者是不可能赞成的。我们反对搞“专席专座”的国际版,但支持和积极推动国际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板”相对于“国际化”是互相矛盾的:既然市场是国际化的,为何还要单独搞国际板?

  国际板的推动者在前期做了员一些准备工作,包括论证、技术准备等等,6月份,上海也曾传出基础、市场、会计、技术准备四个方面条件已具备的消息。但不管怎么准备,要确保一条:不要设专席专座。我们现在的发审制度是怎样的,就对外资公司怎么发审。外汇进出也不宜开过大的口子,让它们随着外汇管制的进程同步变动即可,不应搞特例。要把外国公司到A股市场上市的制度设计真正和我们的A股接轨,而不是移植一个纽交所板块来,让我们和它接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