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板为何成投资人棺材板 谨防变成国际提款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2日 00:30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正当A股市场低迷之际,管理层却将国际板推到了风口浪尖。在11月24日举行的“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上海论坛”上,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现任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目前各方面正加快国际板的准备工作进程,将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也在同一场合再度强调了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必要性。

  屠光绍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配置国际金融资源,因此境外的企业到上交所来上市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针对国际经济形势不好之际,国际板是否影响嗷嗷待哺的中国内地企业,是否冲击A股市场的质疑,张育军则表示:“国际板对A股只会产生有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只会产生有利影响,对投资人更是有利影响。”

  本周三,受国际版上市流程已拟定完毕传言影响,A股遭遇重挫。截至收盘,沪指跌3.27%,收于2333.41点;深成指跌3.19%,收于9693.38点;上证B股指数更是暴跌6.13%。个股哀鸿遍野,79只个股跌停。两市一日蒸发近8000亿元。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随即表示,市场中关于国际板的传闻并不属实。

  “重大利空”还是“反应过度”?

  记者注意到,关于屠光绍和张育军的讲话,在媒体、专家及社会各界当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反响。《上海证券报》以《国际板推出要考虑市场层面因素》为题作了报道,而《中国证券报》只字都未予以报道。对此,《现代快报》副总编辑沙黾农(微博)认为,这是上证报故意将“重大利空”做成“重大利好”。还有舆论认为,屠光绍的讲话是在“彰显上海地方利益”。

  沙黾农在微博上表示:“在2400点上下推出国际板,公募基金要清盘一大半,阳光私募要一个接一个见不到阳光,券商要提前关门打烊,险资要遭遇大面积退保,社保的养命钱也要大幅度缩水!5000点以下推出国际板,国际板就成了国内板的棺材板!要想推出国际板,必须首先将股市推向5000点!

  一向反对推出国际板的著名金融证券专家谢百三(微博)在新浪微博上连续发布20余条微博,“旗帜鲜明反对国际板”,称“会流失几千亿上万亿元,等于几百个南浦大桥,等于南海几个大油田。必是巨大错误,历史性错误!”他认为,国际板推出导致的扩容压力暂且不说,境外企业上市圈钱所导致的资金外流、市场失血是最可怕的,必须提防。

  事实上,对于国际板的推出,A股市场已经有过十分强烈的反应。11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说“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次日,沪指创两个月来的最大跌幅。从盘面中看,收盘上证指数报2466.96点,下跌62.8点,跌2.48%,创两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报10313.33点,下跌269.67点,跌2.55%;两市成交比前天增加一成。煤炭、有色、金融、地产跌幅较大,前期火爆的传媒股也大幅下跌,而一枝独秀的“国际板概念”,东睦股份、联美控股封住涨停,多伦股份万业企业亦一度冲上涨停。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了不同观点。招商首席分析师罗毅用“反应过度”来形容大盘的暴跌。他认为,国际环境没那么恶劣,全球就A股和港股惨跌,国内也没啥重大利空。

  对此,一线的投资者是最有发言权的。有投资者表示,如果此时推出国际板,市场内外同时失血,股民真的伤不起。还有投资者建议,如果真要推出国际板,建议由全体股民进行投票表决。如果超过2/3的股民同意,可以推出,如果不足2/3,则坚决不能推出。可以借鉴上市公司开股东大会的形式,由大家在网上投票表决。

  谨防变成“国际提款机”

  既然对于国际板的推出众说纷纭,我们不妨请专家分析一下国际板的动机。北京证券分析师张宇对本报记者表示,国际板指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这些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而境外企业之所以谋求在A股上市,其动机不外乎有三,即融资动机、商业动机和圈钱动机。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融资,而上市是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方式。境外企业到我国境内上市,可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大量资金,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增强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我国资本存量大、资本市场流动性强,是上市融资的理想场所。境外企业到中国上市,可以摆脱其本国资本市场融资的限制,包括证券市场宏观环境、市场融资容量等方面的约束。通过境外上市,可以融得资金,支持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基于上市的市盈率,可以放大企业资本,提高企业市场价值。

  另外,企业上市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有效方式。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发行,股票交易信息会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发布,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市场,提高企业的业绩。

  尽管推出国际板,允许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好处多多,但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以圈钱为目的,通过跨境上市达到将境外资金在合法融资的外衣下不正当地据为己有的效果。境外企业到我国境内上市,也可能存在如我国许多学者所顾虑的“境外企业来华圈钱论”的隐忧。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圈钱的现象屡见不鲜,通过高价发行、不按募资说明书上的募资目的使用上市发行所募得的资金、连环担保、不正当关联交易等方式,在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过程中套骗资金。

  圈钱动机将导致A股市场资金外流。尤其在当前欧美国家深陷债务危机,企业普遍缺血的情况下,须提防这些企业来中国借上市之名,行圈钱之实,因为在目前市场整体低迷、失血过多的情况下,境外企业恶意圈钱的行为势必意味着雪上加霜。

  经济学家对于国际板是否会成为“圈钱板”,为跨国公司来华圈钱大开方便之门也存在争论。厦门大学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辉表示,只要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改革、只要A股市场还存在“高储蓄背景下的制度性套利机会”,那么,A股国际板一定是外资上市公司的“国际提款机”。他说,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设国际板吸引了127家外国公司前去上市,之后便是证券市场一路走低,外国企业便逐步退市。2003年国际板便消失了。这就是前车之鉴。

  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

  不过,张宇认为,国际板的推出也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上证所有关负责人早就表示,上证所的目标是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平台,“国际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专家指出,随着A股市场影响力日增,外资企业尤其是中国业务比例日益提升的外资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外国公司到中国来上市的意愿也很强烈,比如可口可乐、汇丰银行,它们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做得非常大了。联合利华早在六七年前就公开表示想要在A股上市,后来陆续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表示过这个意愿。这类企业在中国上市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上市可以提高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直接获得人民币资金,为它们在中国扩展业务提供很大的方便,而且没有外汇风险。这两方面的好处是非常直接的。

  其实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交易所基本都是对国际开放的,并没有在法律法规上明确区分境内、境外企业,纽交所也是如此。

  另外,推出国际板也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利好。确定国际板用人民币标价,本身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体现。一般而言,货币国际化要经过如下阶段:首先,货币在周边地区的现钞流通和使用;其次,货币成为周边地区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值、结算和流通货币;再次,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推出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表明A股市场具备对国际资产的定价能力,不仅可体现人民币在国际资本交易中的计价单位作用,还可提高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自2008年底开始,我国逐渐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强和推广人民币的计价和结算,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迅猛增加。这样一来,当境外的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就要求人民币具有长期储备价值,且有相应的成熟投资环境使其保值增值。这就需要一个包括A股市场在内的庞大的人民币金融市场来满足交易需求。这就要求中国加快建设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先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进而发展成为以人民币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建设国际板将为国内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国际板的推出,将为本土投资者提供全新的投资品种——成本更低、风险可控的国际投资工具,为基金提供更多产品标的,从而拓宽投资领域;将使国内投资者可以用人民币在国内直接购买境外优质企业的股票,并使得境内投资者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时可以规避汇率风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