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卫留成:用企业家的经验治理海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20:22 《长江》杂志

  用企业家的经验治理海南

  —海南省省委书记卫留成致辞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回顾过去20年的风雨历程,我想有过经济泡沫的创伤,有过成功的喜悦。20年后来看,海南终于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海南的经济格局必然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大格局中的一步棋,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回顾,可以总结,可以展望。

  “特”字当头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南的未来如何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非常关心。在关键的时期,给海南指明了方向。新一届的党委和领导班子试图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突出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体制,实现海南又好又快的发展,并且提出了“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的战略。海南人对特区的“特”字有着很深的情结,我们要重振特区精神,就是想“开放强省、实干兴省”,以“生态立省、产业富省”,构建海南特色的经济,海南不能与大省、强省比总量,而是要拼特色,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的结合,这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也符合海南的特色。

  体制和机制本质上就是在更高的起点上,体制决定基础,体制的重大变化可以推动机制的转换。我们的构想是突破海南在体制上的一些难点,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占据一个新的制高点。

  我到海南已经4年了,当了三年省长,一年书记。当省长的时候主要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书记一年,继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项目,工作重点已经转向了体制改革。这是一项比经济建设更复杂、更重要、难度更大的工作,但是作为省委书记,必须把这件事作为最重要的事。这期间,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把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本事带到了海南,促进了地方的发展。

  一个小省也是一个大企业

  海南的产业发展战略主要是“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

  我们在反复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不两大”的原则,即在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降低水平建设的基础上来发展,用大公司、大项目、高科技作支撑,在污染排放方面设置专门的障碍,提出集约发展。在这个前提下加快工业发展,既有效地促进了省内外的经济,也找到了一条海南工业发展的道路,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格局,为海南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整个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新兴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与此同时提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历史发展,海南不能也走不起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与此同时,海南的经济社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今年为例,生产总值增长14.5%,是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财政收入净增了100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1%,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18%。我相信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在其他地方不算多,在海南却是历史水平,这说明海南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期。这也证明,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海南完全可以得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也有人担心,海南发展石化工业会不会破坏环境,我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跟大家说明。新加坡是亚洲一个非常美的国家,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炼油基地,但是人人都说新加坡是一个干净卫生的城市。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项目、大公司”进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只有这些做到了,才能够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企业和政府最大的不同在于:政府在研究理论、方针、政策,所有重要的会议都是讨论重要的文件和讲话,人们往往为一个词一句话争论很久;而企业更多地在研究经营策略、盈利计划、市场方案。坦率地说,我是在用企业家的经验带动政府,企图把这个小省当作一个大的企业来经营,包括追求务实实效的作风、融资、资本运作等。

  洋浦开发区当年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外商主导开发区,有关开发商和政府的价值相悖,政府希望以相对廉价的资源引入更多的项目,长期繁荣。海南通过重组洋浦开发公司拿到了100亿元,这为洋浦以后作为中国南方唯一的一个保税港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保障,这也是我们下了很大决心的原因所在。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