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长安讲坛第10讲第五节:保增长和压物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 13:37  新浪财经

  第五节:保增长和压物价

  概述:一味地、简单地压物价,绝不是我们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在保增长和压物价中间取得平衡。

  第五个判断,基于这样一种全面的判断,如果中国主动紧急刹车,以控制物价为宏观调控的惟一目标,如果中国以控制物价为惟一的调控点,主动紧急地减少国内需求,肯定自然地是对世界经济做了大贡献。

  但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增速下降过快,代价很大。就国内来说,每年新增一千万的就业人口压力,有人说据有关部门公布的失业就业比例,有些还没统计进去,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都很难。对于中国的经济宏观调控来说,政策不能不考虑。这是国内因素。

  就国际因素来说,中国的GDP规模居全球第三,当然去年还是世界第四,比德国低,现在看来马上就上来,第三、第四。而中国对全球GDP的贡献度和美国已经不分上下,为什么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呢?对世界经济总的贡献度跟美国不分上下,美国是14万亿美元,它现在的增长水平也就是1%,一年增长1400亿。我们是24万亿,增长10%左右,2.4万,2.4万除了汇兑7左右,大家一算就是3000多亿美金。我们的增长率给世界的贡献度很大。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经济如果不讲代价紧急刹车,就是把物价压到最低水平,对稳定全球经济结构相当不利。我最近看《参考消息》,海外写了一篇文章,讲了很多世界经济增长的矛盾,讲到最后实际上有一句话,说其实世界还是很盼望中国经济要稳定增长,因为你的地位很重要。

  如果中国经济紧急刹车,容易助长全球滞胀局面的形成。因此,对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认为一味地、简单地压物价,绝对不是我们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首要目标是什么?应该是尽可能在保增长和压物价中间取得深入的平衡,物价调控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有些专家说就是要物价或者是通货膨胀是首要目标。我觉得物价是要压,物价要控制,但是增长不能不考虑,因此首要目标焦点积聚在低物价、压物价、保增长当中。

  第三,如何在压物价和保增长的关系中间取得平衡,这是很难的事。

  首先要有目标。首先你要有一个目标值,当然这个目标讨论很多。

  首先GDP到底多少要合适?或者具体限制多少?维持11.9%去年的增长速度肯定不行,但是在外部的需求紧缩的程度还不清楚,在外部物价走势还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单独自己压物价,国内的就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以及股市的稳定等等社会保证,容易出现GDP到底增长多少位比较好?

  根据世界的预测,根据中国经济学家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预测,以及我们改革开放历来的数据来看,我个人认为11.9%像去年这样肯定太高,我们还是能够争取在9%到10%的速度。

  9%—10%比去年低了一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又保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两个方针路线,发展是第一要务背后包含着很多问题,就业和社会稳定因素。因此,继续保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两个方针的路线。

  调控政策又取决于增长和物价的关系,物价到底高到多少?半个月前我曾经说过,控制CPI4.8%有点难。

  我们要明白,我们控制物价是为了什么,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控制物价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尽可能保证居民的收入稳定。

  如果说我们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收入的补贴能够到位,我们现在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去年是5万亿财政收入,增长31%。我们在这样一个国家财力的大背景之下,实力很雄厚,我们相关的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到位,对老百姓的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能够基本补贴到位,只要在经济增长和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没有受到大的冲击的水平之下,我们把CPI控制在6%到7%、7%—8%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追求什么?我们为了追求某个东西,我们能不能达到?如果条件可能都存在,我们把物价控制在7%左右,社会是能够接受的。关键就是要防止通货膨胀核心预期的形成,防止通货膨胀核心预期的形成,并不排除在全球物价快速上涨的趋势之下,中国短期内物价在一定的高位置运行的状况,不排除这个。

  如果我们取增长为9%到10%,取物价为6%—7%或者是7%到8%,这样的组合,这是我们宏观调控的目标,已经走完半年,还有半年。如果按照这样走,我们政策怎么配合?我认为单独一项政策都解决不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取决于各项政策的协调效应,这是关键,不是某一项政策的调控力度,很多问题不好解决。

  这些政策协调思路是什么?简单讲,我认为今年的调控思路应该是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如何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我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