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瑞士当地时间1月26日消息,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前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今日在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接受新浪财经专访。谈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8中国经济增速为6.6%,马骏表示,鉴于今年国内基建投资将减速,出口和制造业见好,几大因素权衡之下,6.6%是相对合理的预期。
他同时指出,考虑到美国减税带来的影响,国内应该考虑降税、费,尤其是各类社保费率和隐性收费,使得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会由于美国减税而大幅下跌。
谈及“一带一路”项目建设,马骏指出,需要推进创新各种各样适合于“一带一路”的金融产品,例如将基础设施项目做成ABS、做成CLO这样有足够流动性的产品,吸引全球的持有长期资本的保险机构、养老金进入“一带一路”项目。(新浪财经 王茜 发自 瑞士达沃斯)
实录如下:
应降低税、费帮助国内企业抵御美国减税影响
新浪财经:美国财政部长努钦在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时声称,美元贬值为美国贸易提供更多机会,金价借势创新高。您怎么看待美国的态度?
马骏:美元指数本身的走势对人民币的影响,主要是要看我们中国的一揽子是如何设定的。从2016年3月份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参考一揽子作为确定每天中间价的一个规则。基于这样的规则,一般来讲,如果美元指数涨的话,人民币兑美元就会贬值,如果美元指数贬的话,人民币兑美元就会升值。
当然这也不是汇率确定的全部,你如果看双边汇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几个,一个就是中国和美国相对的经济表现,一般来讲,如果这个国家经济表现比较好,而且超出预期的话,这个国家的汇率就相对会涨。另外还有市场情绪的问题,有时候大家对这个国家预期比较好,那么相对来讲也会推动这个国家汇率的上涨。因此我想,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至少从目前的我们参照的一揽子的公式来讲,美元的涨跌对人民币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
(美元贬值)人民币可能会面临一些升值压力。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是不利的,但是我们现在并不过分关注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因为过去很多年咱们看到中国的出口占到整个经济的比重逐步在下降,以前高峰的时候我们曾经出口占到GDP35%左右,现在差不多25%左右,因此我们并不过度的依赖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推动力。
新浪财经:业内普遍预期美联储2018年可能继续加息两至三次,但是我们也看到本轮加息,美元不升值反而贬值,怎么理解这样的情况?
马骏:至于加息会不会导致美元升值,一般来讲,你要看加息的次数和力度是不是超出预期,如果说这些加息的次数力度跟预期是一样的话,应该说对汇率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市场已经开始反映了这些预期。
我估计目前市场平均预期可能在3次左右,如果美元今年加到4次,我想对美元的升值压力会比较大一点。当然升值也不完全是取决于这一个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素,包括美国要减税,我最近在文章当中也讲到,美元减税减的厉害,对其他国家也有一定贬值的压力。
新浪财经:我们国家的经济方面政策会不会因此做一些调整?
马骏:我觉得政策调整的影响应该说是比较广泛的,比如说我们在财政领域当中,应该想更多的办法,把税费能够降下来一点,当然税要降是比较困难的,费这个领域当中其实空间很大,比如说我们社保的各种各样的费率是相对比较高的,另外,还有很多隐性的各种各样的收费,如何能够把这部分降下来,使得我们国家的企业的竞争力不会由于美国的减税而下跌的太厉害。
2018国内地产基建投资会减速
新浪财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本次达沃斯年会上公布了一个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其中对于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测是6.6%,您认为这个数据合理吗?
马骏:我觉得6.6%已经比他们以前的(预测)感觉好像好了一点,因为前一段我也跟IMF的官员有讨论,他们当时曾经提到过6.5%怎么样,今年看到他们6.6%的数字我觉得应该说相对来讲比他们过去几个月的判断还是乐观了一点,。
那么跟市场相比的话,应该说也不是太离谱,市场平均的预期,如果说是从国外的机构那些投行等等来看的话,平均也就6.5%—6.6%这么一个区间,应该说跟IMF差不多的,国内的机构可能相对乐观一点,6.6%、6.7%、6.8%都有。
我总的判断,今年就是2018年,确实会比去年略有减速,出于这么几个原因,一个就是我们的房地产,因为调控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还要继续调控房地产,防止泡沫,防止杠杆率上升的过快等等,那么这些措施肯定会使得未来房地产销售的增速继续放缓,销售放缓的话过了一段时间自然会导致投资的放缓,所以地产这块应该说是个下行的压力。
另外一块就是基建,主要是来自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前一段(时间)一直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要控制过度的负债,包括去年财政部87号文,最近在落实过程当中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反映地方政府启动了很多原来想做的PPP项目,现在都要停下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基建的投资今年也可能放缓。
当然也有一些正面的因素,包括出口可能会比去年稍微好一点,因为今年全球的预测也在往上提嘛,全球增长好的话中国出口相对来讲可能会比去年再高一点,加上制造业投资可能会保持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因为去年制造业整个利润增长相对来讲还是不错的,这几个因素权衡起来,总体的判断我觉得还是略有减速,6.6%应该说是相对合理的一个预期。
新浪财经:听说您本次来达沃斯年会参与了关于绿色金融的论坛讨论,您能分享一些见闻和感受吗?
马俊:对,我其实昨天在法国巴黎参加绿色金融央行网络讨论,这是一个有关央行与监管机构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的研讨平台,由法国央行发起的,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的央行参与。我在达沃斯参加的活动,则会讨论到如何用金融的手段来推动全球绿色化的转型,来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等等。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主要会讲中国过去几年在绿色金融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G20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取得一些成绩,以及希望全球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共同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绿色化,尤其是“一带一路”的绿色化。
中国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政府用再贷款、贴息、担保、政府基金等等这样的方式去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来使得私营部门更愿意介入这些绿色的投资,这是政府的作用。
但是还有很多是利用市场的机制来引导更多的私营部门、社会资金进出到绿色产业。比如说创建一个绿色债券市场,这就是一个市场机制。我们2016年启动中国的绿债市场以后,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当年就发2千多个亿的绿色债券,占到全球绿债比重40%左右。
又比如说我们中国引入了 “强制性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到2020年我们将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要披露环境信息。企业要披露什么信息呢?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放,你的水资源使用的情况、能耗的情况等等,这些信息都披露以后,资本市场就开始计算,每个企业的绿色化的程度,这在西方叫碳足迹。在我们国家我们肯定要计算整个企业的绿色化程度或者叫绿色化足迹,有了这样的信息以后,资本市场可以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到绿色产业。
创新资本证券化吸引全球资本进入“一带一路”
新浪财经:听说您在本届达沃斯年会上参与了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您认为除了中国以外应该有更多的全球资本加入,对此您觉得应该怎么去操作?
马俊:“一带一路”是中国发起的倡议,但是希望全球尤其是全球资本市场都能共同来形成合力,来投资于“一带一路”的市场。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需要庞大的资金量,仅基础设施这个领域,每年这65个国家需要大概1.5万亿美元的投资,全部投资这差不多5万亿美元。
中国过去几年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我们的实际美元直接投资量差不多是150亿美元,跟1.5万亿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和5万亿的全部融资需求相比,肯定是不够的。希望全球的资本市场能够一起来为“一带一路”共同融资。
这里面有很多机制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资本市场首先要判断投资风险。现在看来,政治风险是很多国际资本市场参与者认为的“一带一路”的最大风险,其次还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等。其他几个风险相对来讲,都还比较容易用私营部门的方法去管理和规避,但对于政治风险我们需要公营部门组织一些机制,比如说形成政治保险的联盟,来规避至少一部分“一带一路”国家项目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
新浪财经:“一带一路”的项目中很多是基础建设项目,基础建设项目回报周期长,收益相对较低,该如何去吸引投资者?
马俊:除了刚才讲的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以外,我觉得需要推进的是创新各种各样适合于“一带一路”的金融产品。举个例子,基础设施资产的证券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因为目前大部分基础设施的项目靠银行投资,银行给了贷款,这些贷款就待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了。资本市场,尤其是全球的那些有长期资本的保险机构、养老金等等都没有参加进来。
怎么办呢?能不能把“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项目做成ABS、做成CLO这样有足够流动性的产品,让国际保险机构、养老金购买和持有?这样的创新其实已经启动,比如我们中英绿色金融小组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个议题,就是如何创造“一带一路”的绿色证券化资产。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