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5次物价上涨与政府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0:50 京华时报

  本报记者 刘薇

  改革开放至今,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有5次物价上涨,每次物价上涨,都于细微处,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

  从最初的使用行政命令调控物价,到后来使用金融手段、综合经济手段调控。在一轮又一轮的物价高涨中,政府的调控能力和手段,日渐理性与成熟。

  1981:行政命令调控物价

  1979年,吉林大学经济系大二学生袁钢明在广播里听说,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将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通过压低农产品价格支持城市工业的发展。这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是国家第一次利用价格杠杆,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农民收入。”

  袁钢明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政策直接导致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物价上涨。

  一年后,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数字,1980年,中国商品价格上涨了6%。“建国后,中国的物价几十年没有上涨过!”

  这一年,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机械配制厂工人王桂香发现,牛奶价格涨了,但她的工资也多了起来,每个月大概涨了十几块钱。

  30年后,已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的袁钢明解释说,“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城市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城市居民受不了了,国家只能给补贴、或者发奖金,提高工资。这增大了政府财政支出,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只能增发货币,货币一多就出现了通胀。”

  面对突然的物价上涨,1981年,政府紧急刹车,全面压缩计划外投资,借用地方财政存款,暂时冻结企业存在银行的自有资金、紧缩银行贷款,连续两次发文,要求各地调控物价,严禁议价。

  当时的首钢厂长周冠五,4月份接到了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首钢减产36万吨。

  那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90%以上,国家行政命令式的调控手段,立即见效。物价在1982年,回落到正常水平。

  “那时候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解决经济波动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伟如此评价。

  1985:半途而废的调控

  1985年,中国经济再次驶入快车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公报》记载,1985年,中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涨8.8%。

  那一年,32岁的袁钢明研究生毕业,进入社科院经济所。他了解到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当时,提高收入、提高消费是经济改革的一个方向。各地普遍出现了工资收入提高特别快的现象,收入一高,消费就高了,再加上各地高涨的投资热情,物价指数一下子就被抬高了。”袁钢明将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原因,概括为“投资和消费的双膨胀”。

  此时,已调到二轻工业学校当老师的王桂香记得,那一年夏天,就像传染病一样,物价一下子都涨了,老太太都到菜市场捡菜叶子了,学校食堂的馒头、菜都涨了价。

  在袁钢明的记忆中,1985年,是中国的宏观经济讨论最热烈的时候,全中国的经济学家都在谈论宏观调控。这一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和攀比增长速度的现象。

  “基本的手段,就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制止乱涨价之风,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使物价增长指数在1986年回落到6%。

  “但马上就有声音出来了,认为经济已经出现紧缩,宏观调控应该放松,这种声音也被政府采纳了。”袁钢明认为,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在没有真正到位时就松懈了,埋下了经济再次过热的隐患。

  1988:经济手段派上用场

  袁钢明的担心,1年后得到了证实。

  据《中国物价年鉴》记载,1988 年是我国自1950 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

  “这一轮物价上涨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就是1987年北戴河会议决定实行的‘价格闯关’政策。”袁钢明解释说。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所有商品均实行政府定价。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允许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企业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按国家规定价格统一调拨,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价格根据市场所决定的双轨制。

  在物资匮乏的背景下,这种制度设计催生了“官倒”。一些掌握资源的人,通过“走后门”、“批条子”,按照“官价”拿到商品,再按高出其两三倍甚至更多的市场价出售,赚取差价。

  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价格机制,政府决定实行“价格闯关”,全面取消价格管制。

  “闯关行动”从上海开始。1988年3月,上海调整280 种商品的零售价,这些商品大都属于小商品或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在20%到30%之间。各地物价很快出现失控的局面,并最终演化成发生在夏天的一场抢购风潮。

  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受过系统经济学培训的袁钢明,也加入了抢购大军。“我到前门大栅栏的一家电器商店,所有电器都已经被抢光了,就剩下一台没有门的冰箱,售货员对我说,要买赶紧买,不买一会儿就没了。”

  王桂香也从商店抢购了100盒火柴,和足够用一年的盐和酱油。

  1988年7月,物价指数高达19.3%,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记录。政府紧急停止了“物价闯关”。对经济实行全面“治理整顿”,从第四季度开始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削减基本建设投资。

  “这些政策,固然让物价上涨幅度从18.8%降到了1990年的3.1%,可是经济增长率也从11.3%跌到了3.8%,是改革开放以来回落幅度最大的一次波动。”袁钢明说。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