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多举措控制农资价格上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3日 12:2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就当前各界关心的农资价格,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龙文军 农资价格几乎月月刷新纪录 记者:眼下已到春耕大忙时节,请问全国的农资价格情况如何? 龙文军:总体情况是:全面上涨,上涨幅度大,持续时间长。 农资价格进入2007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部分产品例如农用柴油、磷酸二铵、猪饲料等几乎月月刷新历史纪录。 从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来看,2008年1月和2月,各种农资的价格都比上月有明显上涨,绝大部分农资价格居历史最高水平,农资价格上涨持续时间长,而且这种势头还没有得到明显的遏制。 2月份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40%的化肥品种是国产复合肥、国产氯化钾、国产磷酸二铵等。钙镁磷肥、普通过磷酸钙、进口磷酸二铵等肥料的涨幅也超过了30%。涨幅较小的化肥品种是进口尿素和国产尿素,略低于20%。农用柴油(0号)、饲料、地膜、棚膜的价格涨幅也超过了10%。 农资涨价事出有因 记者:农资价格似乎年年都在涨,您认为推动农资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龙文军:农资价格受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其上涨本身是有季节性的。但从长期来看,农资产品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从供给来看,农资的主要生产原料如天然气、煤、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从需求来看,随着种养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资消费量仍然在不断增加。供求两方面共同作用,必然会拉动农资价格的上涨,可以说农资价格难回“廉价时代”。 今年的农资上涨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推动化肥等农资的成本大幅上涨。 国际化肥市场价格走高,对国内的化肥价格起到了拉动作用,国内供货趋紧。 年初南方地区的冰冻雨雪灾害影响农资的生产能力。南方部分农资生产企业由于缺煤、缺电,有一段时间陷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由于柴油价格上涨和运力紧张带来的连锁效应,使得运费急剧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明显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国农资产业结构不适应国内市场需求。以化肥为例,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小化肥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70%以上,产量仍占半壁江山。 此外,我国农资流通体系建设滞后,流通环节过多导致成本上升;农资“淡储旺供”滞后加剧供求矛盾,也导致价格上涨。农资供应季节性较强,农民购肥主要集中在春耕和秋冬播两个时段,分别占全年总购肥量的67%和26%,但近年来农资储备期相应拉长,所需资金更大,严重影响了“淡储旺供”工作。 努力消除农资涨价的不利影响 记者:农资价格上涨会对农民春耕备耕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农资涨价,尽可能减少对农民的不利影响? 龙文军:农资是生产的源头,农资价格上涨,势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也会造成来年农产品价格的上扬。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升幅继续加大,将直接制约农民生产投入规模的扩大,农民有可能会缩小生产规模。因此,农资价格的上涨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我认为,当前宜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消除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不利影响。 加强对农资价格监测和调控。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农资价格的监测,密切关注农资市场的价格动态,及时了解农资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严厉打击流通环节的囤积居奇行为。同时,要落实对农资生产企业在税收、运输等方面的政策优惠,确保供给。 积极推广科学使用农资技术。在化肥施用上,要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契机,指导农民合理用肥,尽可能地减少用量,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在农药施用上,要严格按照用药程序,掌握用药时机,避免浪费;在农机使用上,鼓励专业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等。 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力度,保障各项“直补”政策到位。针对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直补力度。 此外,要继续加大“打假护农”力度,还可考虑控制化肥出口,鼓励进口。同时建立健全农资淡季储备制度。利用淡季农资价格较低的优势,增大淡季储备量,并建立政府储备,有效平抑市场供应价格。(记者 冯华)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