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塔塔收购案的中国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8:19 财时网-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马吉英

  中印汽车业的“龙象”之争,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当塔塔汽车抛出23亿美元的“大手笔”,买下福特汽车的两大豪华车品牌——捷豹和路虎的时候,这个话题又不得不提起。

  相比于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上的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塔塔的并购之举正在渐入佳境。

  2007年初,塔塔钢铁以113亿美元,击败巴西国家黑色冶金公司,在对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科鲁斯集团(Corus)的竞购中获胜,被称为“鲨鱼吃鲸鱼”的经典之举。收购科鲁斯后,印度塔塔钢铁的钢年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超过中国宝钢集团在前一年2253.18万吨的钢产量。

  作为印度企业海外收购的急先锋,塔塔集团早在2000年便斥资4亿多美元买下英国的泰特利茶叶公司。到现在为止,塔塔集团共收购21家海外企业。

  大刀阔斧的海外并购,不仅使企业本身的业务更加多元化,增强了塔塔各项分支业务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为塔塔汽车的海外并购增加了宝贵的运作经验。

  “塔塔本身拥有多个行业的海外并购经验,国际化运营的能力比中国同行要高,也比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汽车分析师钟师如是说。

  在钟师看来,塔塔汽车“还是有点雄心壮志的”。除了在高端品牌进行海外并购、完善自己的国际化进程之外,塔塔的自主品牌也在发力,加快本土市场的开拓。在即将推出世界上最便宜的、售价仅为2500美元的Nano小车之后,塔塔还在酝酿其中级车的面市计划。

  “由于印度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等因素,当前印度汽车市场的高端需求不是很大,所以塔塔汽车目前是暂且潜伏着。但其发展后劲不可轻视。”钟师说道。

  同为新兴汽车市场,印度汽车业的风吹草动难免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神经”。当印度同行以令人热血沸腾的决心在国际汽车市场驰骋之时,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并购上的表现却显逊色。

  或可提及的,是上汽和南汽在3年前对英国罗孚轿车的收购,以及上汽在更早些时候对韩国双龙的收购。但不管从所收购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收购的金额以及国际化的决心来看,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只能用一路艰辛来形容。

  2004年10月,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平泽工厂厂区,同时升起了中韩两国国旗,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尘埃落定。这也被视为中国汽车业第一次以独立身份并购海外整车企业。但在2006年,上汽的海外并购进程却险些中途“触礁”。

  为了防止核心技术流入中国,以及对双龙集团内部的结构调整不满,双龙汽车工会在2006年8月份宣布进行全面总罢工。后来在时任上汽副总裁墨斐的处理下,上汽的海外并购才转危为安。

  上汽在并购方面的辛酸远不止于此。

  3年前,上汽以6700万英镑购得罗孚汽车的25、75系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而稍后,由于罗孚品牌破产,另一家中国车企南汽以5300万英镑的代价买下了罗孚品牌。由于当时的所有关系并不清晰,这为上汽与南汽在日后的一系列纠葛埋下了伏笔。

  一年后,上汽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首款中高档自主品牌轿车——荣威750,但同时南汽MG名爵也成为南汽自主品牌的“代言人”。

  此后,二者围绕罗孚的争夺战也此起彼伏,直至上汽最终并购南汽,才令这场纷争尘埃落定。对并购之后的“大上汽”而言,如何好好消化其海外对这一英国品牌进行并购的成果,仍需其费心思量。

  跳出中国汽车企业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反思国内汽车企业的文化管理依然可以让我们受益颇多。

  以此次福特出售捷豹路虎为例,之前有消息称,上汽曾有收购意向。但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即使像上汽这样的中国车企参与竞购,胜出的几率也微乎其微。

  “有些东西,西方国家总觉得印度跟他们的制度更为接近,因此不愿意卖给中国。”国泰君安的汽车分析师张欣认为。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一般国际上的并购都对中国有所顾忌,因为中国的经济制度、企业管理制度跟他们不一样。”他对《财经时报》说。

  从目前来看,凭借企业文化的相近性以及海外并购的运作经验,塔塔汽车对捷豹和路虎的并购正在逐渐步入正轨。

  塔塔已向福特承诺,接手这两大品牌之后,不会将其贴上“印度化”的标签。而两大豪华车品牌中一度反对此次被收购的工会工人,也已经被塔塔汽车“摆平”。

  “我们对现有的状况非常满意,在经历了各种失业的传言后,现实情况是什么也不会发生。”一名工会领袖如是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