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久霖旧债得偿 中航油倚重哪堵墙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22:10 财时网-财经时报
刘冬 中国航空燃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孙立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2007年,中航油集团共销售航油及其他成品油14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49亿元,两项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中,中航油还清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要在四年间还清的全部债务。 债务清偿后总应该有轻松的感觉,但事实上,人们却似乎隐忧更多一些。其实就是在并不遥远的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CEO陈久霖因为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酿成巨额亏损5.5亿美元,成为与当年搞垮巴林银行李森相提并论巨大丑闻。这个曾经在新加坡股票市场上创造连年的高速增长,被称为“龙筹大班”的陈久霖,在被问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从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变而为如此挣钱的企业,是否依靠“国家这堵墙而崛起”,陈久霖的回答颇有意味:“这堵墙一直都存在!还有,中石油、中石化背后的墙要高大得多。” 事实上,这样一堵墙一直伴随着这家公司,从发迹到衰落的始终。 为了保住这家“窗口公司”,中航油集团不得不与债权人进行了历时16个月的艰难谈判,寻求债务重组。2005年6月,在将总偿付额从2.11亿美元提高到2.75亿美元,并由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提供担保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最终与近百名债权人达成妥协——分五年清偿上述债务,公司得以存续。 2006年3月,为了让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进一步摆脱困境,中航油集团再度注资7500万美元。同时,英国石油公司(BP)以44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了该公司20%的股权。中航油得以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又是国家信用在起作用。 中航油集团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主要利润均来自航空燃油的进销差价。其垄断地位和中国不断扩大的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为中航油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盈利。没有这一前提,中航油也很难在2005年取信于国际债权人,使其债务重组过关。中航油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油料供应商,集油品采购、储运、销售为一体,市场份额超过90%,在绝大多数民航机场处于独家经营的地位。进口业务方面,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则承担了中国90%的航油进口。而这正是国际投资人愿意进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信用担保。 倚重于国家这堵墙,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这间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了的公司又迅速地实现了盈利,快速还清了债务。但这又是基于国家不断调高的燃油附加费向这样的企业输送利益。我们这些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旅客则要为国企在海外的冒险来买单。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民航业在燃油上所消耗的成本甚至已经超过了飞机折旧和购买航材,跃居航空公司成本之首。航空公司甚至不得不在旅客们的餐食上打主意,以减少配餐来降低运行成本。 中国的消费者,除了要承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价格压力外,所负担的消费成本中,还要有国企风险溢价,这的确使我们在还清债务之后不能轻松的最根本原因。-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