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并购浪潮对中国民航企业的启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0:44 上海国资

  明确自身发展战略,慎重选择并购时机

  在全球化的并购浪潮中,我国民航企业也必会迎来新的重组。要想在“大市场”中赢得生存权,就必须发挥协同效应,用规模优势和网络优势为自己“拼”出一条路。2002年的中国民航业的第一次重组造就了如今国航、南航、东航三足鼎立的局面。与国际上强势航空公司动辄千架以上的机队规模相比,三大航无论从公司资质、航线网络布局还是管理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这一点在中美航权开放中尤为明显。但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尚不成熟完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

  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应该慎重地选择并购时机,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国航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国泰的整合,充分利用国泰国际航线优势,使得国航国际国内航线衔接畅通,从而更有竞争力。东航和南航应该强化基地航空公司优势,同时在并购浪潮中要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地方和民营航空公司,只有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企业进行有效整合,或者作为其他航空公司的市场补充,实现市场分层竞争,才能发挥企业的高效率。

  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在此次并购浪潮中,企业之间的并购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取消某些行业的限制,引导这些行业的并购活动。政府和企业的互相配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对中国民航企业来说,并购的过程必然也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单纯只靠政府或只靠市场都不能确保并购活动的顺利完成。

  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从而有利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合理的游戏规则中开展正常的竞争,防止大型企业对航线资源的不正当、不公平的垄断,并积极推进国有资本运作机制的转变,实现产权多元化。

  在这方面,美国政府三堂会审式的严格制度值得借鉴:运输部审核合并航空公司的财务健康,不为未来产业的稳定留下隐患;FAA审发安全许可;司法部审核合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不致造成产业的垄断。而企业主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充分利用股权多元化,扩大大型航空公司的市场覆盖面和提高小型航空公司的渗透性,带动市场分层竞争,并在此基础上,缔造国内航空联盟,提高企业之间航线网络的一体化程度。

  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前提

  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国家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企业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在此次并购浪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拿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来说,美国之所以同意两大飞机制造业巨头的合并,就是为了有效地对抗空客的竞争,从而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对全球寡头垄断行业,需要分析全球市场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本国市场范围,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整体产业竞争力。民航业是事关国防安全、国家利益的重要行业,在其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转变引资方式,拓宽引资渠道

  并购浪潮中并购支付方式的转变为我们拓宽引资渠道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当前我国民航企业资产负债率还较高,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债务筹资。虽然几大航空企业已经纷纷上市,但股权融资所占比重还不高。并购中多数兼并企业以大量发行新股来筹集兼并资金或者以股票交换的方式进行兼并为以后民航企业并购拓宽了引资渠道,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如前例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由于麦道公司的股票市值很大,公司竞争地位也相当高,单纯进行融资收购,一方面会造成两家公司的股价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可能引起麦道方面的种种抵制,需要很高的融资成本。合并换股方式就成功地避免了现金并购所需的大规模融资的资金成本,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并购后整合的隐含成本。

  我国民航企业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这一操作方法,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特点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始于1992年,这是迄今为止西方国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浪潮。与以往几次浪潮相比,此次并购浪潮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并购金额巨大,并购规模屡创新高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跨国并购成为整个并购浪潮的焦点,并购行为日益全球化

  ——以战略性并购为主

  ——并购支付方式发生了转变,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增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