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企改革:行政性与市场化之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0:44 上海国资

  行政力量可能是市场化改革的推力,亦可能是阻力;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和手段,但已经形成的市场利益主体亦有可能成为继续推动改革的阻力

  《上海国资》记者 孙汝祥

  2008年1月8日,东航召开股东大会以决定是否通过东新合作方案。会前,明知东新合作方案通过无望几成定局的情况下,东航董秘罗祝平黯然神伤地说:“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

  东新合作方案被否后,很多人士欢呼:“这是市场的胜利。央企的重组整合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标志性的一步。”

  回视东航重组事件,从最先的东航引资自救,到后来的国航阻击,再到国务院国资委的声明中立表态,人们不难发现,市场的力量在央企重组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猜想东航去向、民航二次重组的同时,借此契机关注讨论央企市场化改革的未来,也许更为重要。

  中航阻击:央企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检验

  1月8日,东新合作方案被否,中航成功阻击了外资航空公司对国内航空市场可能的侵蚀,为维持乃至扩大中航在国内航空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作出了优美演绎。中航基于自身的市场战略目标,熟练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可谓是央企市场化改革效果的一次检阅。

  检阅的结果显然是东航的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之于中航,大为逊色。虽然如此,但东航在自身发展陷入困境的情况,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和新航谈判以引资自救,其市场主体性、主动性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在面对中航的所谓“搅局”时,东航除了一再、一味地强调东新合作是经层层审批以外,其市场化应对手段则捉襟见肘。

  而中航的市场化运作则显得游刃有余。其根据自身打造超级承运人的战略目标,明确了阻击新航入股东航的目标。此后,在东航和新航还在谈判时,以及东新签署合作协议后,在资本市场上持续增持东航股票,为在未来的东航股东大会投票中否决东新恋增加筹码,扩大发言权。

  与此同时,中航方面也开始频频借助网络和媒体造势,一时间,“对新航的增发价格过低”、“贱卖国有财产”的声音开始蔓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本已向东航颁发“通行证”的政府有关方面的决心。之后又以中航有限的名义多次发表声明,先是质疑东新方案,随后是明确提出反对,接着又表明将提出新方案,更是在东航股东大会召开的前一天,正式发表价格更高的竞价声明。在游说和引导东航小股东反对东新方案方面,中航也是可圈可点。

  回顾中航阻击东新合作的历程,中航至少有两方面值得肯定和赞扬。一是中航能熟练运用市场化方式、手段实现自己的市场战略目标。而更为重要的是,中航的市场主体意识、市场运作意识是非常明确和强烈的。中航并没有因为国资委等部门“批准”了东航引进战略投资者,就甘心放弃自身的市场目标和利益追求。

  在东航重组事件中,国务院国资委的表现使得各方对其评价不尽一致。但是,只凭其声明中的“企业经营行为由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操作”一句,也应该为国资委叫一声好。因为不管国资委的表态是刻意为之,还是不得已而为之,都至少表现了行政力量对市场化原则的尊重。

  央企改革:国资委仍将主导

  东航重组事件还在继续,资本市场上的活剧还在演出。“谁将决定东航的命运?”这样的问题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而大部分人的答案则是国务院国资委,甚至更高层机构。

  如此一来,似乎还是行政力量在主导着央企的改革,前述“市场的胜利”似乎是自相矛盾。但问题还不是如此简单。

  央企改革进行到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行政性力量主导、推动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央企改革,造就了许多市场化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反过来又和行政性力量形成了复杂的博弈。行政力量可能是市场化改革的推力,亦可能是阻力。另一方面,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和手段,但已经形成的市场利益主体有可能成为继续推动改革的阻力。

  在这样的迷局中,如何明确央企改革的方向,廓清央企改革的路径,推进央企改革的前行,关键是要破解行政性与市场化的悖论,合理平衡行政与市场的力量。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央企的大股东,也是央企改革重要推动者,国务院国资委的未来表现令人期待。

  目前央企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推进央企重组,但由于目前经过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一般都是具有较强博弈能力和话语权的企业,国资委在推动这些企业和所在行业的重组时,所面临的困难将越来越大。

  “下一阶段央企的重组肯定要靠国资委来推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程伟对《上海国资》说,“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的重组都是由股东来推动的。这是一个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是什么行政手段的问题。这就是说,本着做强做大国资的目的,强化央企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的基础,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改革模式,然后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

  “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说市场一定是对的,行政一定是错的。”程伟强调,现在中央企业重组的最大障碍,就是某些央企管理层考虑的是管理层效益最大化,而非股东利益最大化,因而不愿意推进重组。这也是央企强强联合中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而为追求社会效益、股东效益、员工效益的最大化,在转轨时期,在当前的国资运营管理体系中,就必须靠国资委来推动重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