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质能源的空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15:02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晓平/文 2007年3月21日,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中粮控股”,0606HK)在香港上市融资26亿港元的时候,宁高宁在招股说明书中展现了其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庞大野心:最多8.986亿港元用于河北、辽宁、广西、湖北和黑龙江的计划燃料乙醇项目;最多10.11亿港元用于吉林公主岭的发展及兴建中的生化项目,以及华东地区和吉林省榆树的其它计划项目。 仅仅半年后,2007年9月19日,中粮控股公告,包括河北生物燃料项目和辽宁、黑龙江以粮食为原料的的项目被叫停,两个生化项目计划投资额被缩减。 虽然满怀热情,但发展生物质能源一点都不简单。 早在中粮控股上市前的2006年,宁高宁坐镇的中粮集团就抛出了斥资百亿的“新能源计划”,立志在五年后成为中国生物质能源的主要提供者和领导者,并抢占了先手,总共掌控125万吨燃料乙醇产能:在国内定点的四家燃料乙醇企业中,中粮集团全资收购黑龙江华润酒精;持股吉林乙醇项目20%股份;持有丰原生化(000930) 20.74%股份。 中粮的优势不仅仅在产能上。2006年末,由中粮集团投资7.5亿元在北海市合浦工业园区建设的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该项目以木薯为原料,是此前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复的惟一的一个非粮燃料乙醇项目。为获得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中粮集团在缅甸进行木薯示范种植,希望引导缅甸开展大规模的木薯种植。 木薯、甘薯作为非粮作物,成本低廉的特点,根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加工1吨燃料乙醇,用玉米生产需要3.3吨,按照较低价每吨900元计,需要2970元;用木薯需要7吨,每吨350元,仅为2450元。可是,依然难以解决与粮争地的问题。 于是,采用秸秆被很多专家指为生物质能源的希望。据了解,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有7亿吨,包括西北地区的棉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南方的香蕉、甘蔗等果物秸秆以及芦苇、水草等等,还有大量废弃物如水葫芦等等生物纤维质,在生产形式上,为便于收集和运输。 然而,通过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却是一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无论小麦、玉米还是甘薯、木薯作为原料,在技术上都属于“六糖路线”,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而采用秸秆属于“五糖路线”,首先要将秸秆的纤维素,经降解和产生木糖,进而生产乙醇,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包括:效的秸秆类植物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的酶成本过高,以及缺乏高转化率利用戊糖、己糖产乙醇的微生物菌种等。 即使国内的技术先行者,目前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丰原集团使用5.5—6吨秸秆生产1吨燃料乙醇的项目已通过中试,达到国际水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今年也完成了生物质直接脱氧合成高品位内燃机燃油50吨/年规模的中试试验,可以实现10公斤秸秆生产1 ̄1.5公斤油。 然而,生物质能源的技术瓶颈不仅仅在乙醇转化的前端环节,在乙醇的后续具体应用上同样需要更加成熟可靠的技术。 甚至是将生物乙醇添加到汽油或柴油也不像想象中得那么简单。目前,燃料乙醇的主要用于制成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的乙醇汽油,曾有将乙醇部分替代柴油的尝试,但因乙醇与柴油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而未果。河南天冠集团已在乙醇与柴油难以互溶的难题取得了突破,在不改动汽车发动机的前提下,汽车可以使用乙醇柴油。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