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面临出口退税调整阴影 中国原料药企业忐忑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3:48 第一财经日报

  邢少文

  历经风雨,中国原料药产业在重重压力之下,走势仍难明。

  “对于国内原料药行业来说,现在是一个敏感时期,虽然上半年的整体形势比较好,但各方面的压力并未因此减少,如今又可能面临出口退税调整。”昨日,山东鲁抗医药国际贸易部经理夏学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价格复苏期

  今年以来,原料药产业又重逢轮回式的发展周期,出口量与价格纷纷上扬。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原料药出口额达4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08%。

  在这其中,大宗原料药的表现最为抢眼。前4月,我国共出口维生素C 2.57万吨,同比增长10.78%;出口额为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5%;出口平均单价3.55美元/公斤,同比增长4.72%。

  青霉素工业盐价格的回升拉动下游抗生素中间体以及头孢类和半合成抗生素产品的价格跟随上涨。而维生素类产品的价格涨潮也几乎全面开花,VC、VE、VB2、VB5等产品,价格涨幅都达20%~40%。

  但与抗肿瘤、抗

艾滋病、抗心脑血管类的优势特色原料药相比,这些几十年的老产品的良好行情能持续多久,对各方来说仍然是一件心里没底的事。“看市场情况的变化,谁也不好说主导权就在中国企业手里。”河南华星制药厂副厂长章全义对记者说。

  调整阴影

  事实上,推动这一轮原料药产业价格回暖的原因是复杂的。“需求的增长、环保违规停产限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民币的升值等。”夏学营认为。

  而眼下看起来,后几种不利因素短期内并不会消失。青霉素类、维生素类原料药均属发酵类工业。“玉米、豆油、化工原料、煤电水运价格都在涨,化学制药环保新规要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仍在,这都是问题。”夏学营说。

  “表面上看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涨幅超过30%,但实际扣除环保成本和原材料上涨成本,仍然是微利,只不过比过去稍微好一点。”章全义说。在维生素行业,“玉米、淀粉、葡萄糖都在涨价,包括VE、VB12这些品种,微利甚至亏损,不涨价扛不住。”河南玉星公司总经理助理高学勇对记者说。

  如今,另一层压力再次来袭,这便是近日市场盛传的将于7月1日实施的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根据市场流传的出口退税率细目,共涉及69种医药产品,几乎囊括了所有化学原料药,出口退税率将从13%调低为5%。

  “如果实施,出口产品的价格也得相应提高8个百分点,否则就得亏本。”高学勇说,“生产企业肯定会将由此产生的成本转移给国外客户。”

  而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中国大宗原料药的

竞争力在于巨大的产能和便宜的价格,那么,在成本推动价格不断攀高的情况下,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

  以青霉素工业盐为例,由于涨幅过快曾引来印度方的部分复产,“出口退税调整又将推高价格,届时印度恢复生产,国外客户选择从印度采购,都有可能。”健康网研究员巴艳凤对记者说。

  “目前来看,由于这些大宗原料药的主要产能在中国,在国际市场的采购需求上,具有一定的刚性,高价格还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长期来看则未必,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价格主导权地位并不牢固,来自印度市场或者巴斯夫、帝斯曼等国外巨头的威胁仍然存在。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同期性的回暖,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扩张已几近疯狂,价格体系能维持多久仍是未知数。”夏学营认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